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2/24 23:49:48

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本文将从下列三方面对传统文化与新课改的影响进行具体简述:一、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二、中国文化的两极性。三、中国文化的内向性。正文: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她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就像两个不同的根系,会生长出两棵不同的大树一样。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而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一支。综观中国改革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儒家文化的影响无时不在。如战国时代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秦始皇、汉武帝、魏孝文帝、金世宗、元世祖、清雍正帝的改革、及现在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总是在儒家思想尚末在统治阶级中确立或者在大众中尚末得到张扬的情况下获得。而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清光绪帝的戊戍变法等改革之所以失败,与儒家思想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息息相关。这不由使我们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这一次新课改的影响。不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及相关的一些思想:一、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尊祖复古至低也要维持现状,主张祖宗的法度不可更改,对任何形式的变革都深恶痛绝。儒家学派申称“利不十,不变法”,也就是说你要变法可以,但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好处,一点坏处也不能有,否则你就得老老实实地遵守祖制。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世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法制。同时,儒家强调的中庸思想,禁止竞争原则,主张认同。而这一切都跟我们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我们新课程改革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同样要实施新课程,就必须有人做出头鸟。有人为以后改革的失败来承担责任。否则,实施新课程就是一句空话。二、中国文化的两极性。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注重阴与阳的辩证统一,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组成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如:上与下、左与右、正与反、内与外、男与女等等。中国的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极性。儒家文化主张积极进取,而佛、道文化主张消极避世,组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因此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正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两极性,才使得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往往遵循非此即彼的原则。因此使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对待结果上也要求是非分明,非此即彼;而新课程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待结果要具有多面性。三、中国文化的内向性。中国属内陆国家,中国文化就是在这大片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陆文化。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自成体系,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从清朝的戊戌变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次打开国门,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外来文化,却从来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一些基本思想后,我们不禁对我们的新课改出现忧虑,毕竟新课改的实质是从我们原来的中国式的科举教育向美国式的创新教育转变。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所幸的是传统文化在经历文革和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想不断涌入的冲击下,在我们身上还没有到牢不可破的地步。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是肯定的,成功与否唯有看它的造化了。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我们并没有好好地梳理;研究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几乎丢弃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传统文化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宝藏,如果自己守着宝藏不开发,别人便会来开发,那将会是件很遗憾的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希腊文明对欧洲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文明基本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本性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少思想家也是打着恢复古典的旗号,来反对当时强盛教权的。当然,这并不是吹古希腊多么强大多么先进,而是一个历史事实。从起源来说,克里特岛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共同构成了爱琴文明,不断开枝散叶。因此,西方人把古希腊时代称之为轴心突

  • 哲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对于社会有何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首先读书少,见识浅薄,回答未必如你所愿。但无论如何,这是个人最直观的感受,摈弃了专业的晦涩和引用的繁琐。一、哲学研究之内容你是谁?你在哪?你长得好看么?你在想什么?你在干什么?为什么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以上几连问,涵盖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同时兼具心理学,美学,智慧,宗教等内容。可归结为内

  • 老庄精神对魏晋文学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老庄的精神与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非常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用老庄的道家精神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互相补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互补的结构体系,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具体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更详细的分析。01、如果想要理解“老庄”精神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首先要了解“老庄的精神思想

  •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主要贡献和影响有哪些?存在哪些缺陷或糟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那个年代陈旧矣!……!毛泽东思想全世界都人可!毛主席爱人民一心一意!兹所以: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永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儒家学说创建于战国时代,经历代封建王朝装扮,儒家门徒宣扬,直到现代,死灰复燃。暂不说儒家好坏,但在国难当头之时,儒家不见了,只有热血青年挺身而出,用身体挡子,在

  • 中医与中国古代哲学的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着具体科学中医学是一门具体科学,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医生在医疗实践中,才有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指导着、促进着中医的发展。还是自己写比较容易写好。可以从几个方面写:1如中国古代思想大都很积极向上,如儒家的向善论,和墨家的众生平等论;2中国古代的思想深刻却不深奥,

  •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历史是统一在一起的。内容包括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杨朱,老子,庄子),墨家(墨子,后期墨家),名家(慧施,公孙龙,等析),法家(韩非子)等各家的思想。其内容主要是对这些人的代表作进行分析,以及其影响。影响包括:汉朝的儒家(董仲书),魏晋玄学(后期道家),宋明理学(二程,陆

  • 最有哲学韵味的中外古典名句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悟空问答最有哲学韵味的中外古典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8.锄禾日当午,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您认为国学文化中哪句话最有哲理?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最博大精深、通俗易懂的哲学。只有为人民服务,人民就拥护,就紧跟,历史就发展,时代就进步。所以毛主席在会见蒙哥马利元帅回答他提问毛主席领导艺术时就这么回答的。或许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有什么哲学?你想想什么叫“人民”?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要做符合人

  • 有哪些很有诗意、很有哲理的句子或文章?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你没说明对什么东西的赞美和它的哲理,不好回答。有诗意有哲理的词句数以万计。你就是把那些倒背如流,对文章构思也起不了作用。作品不是搬家。你是美文领域创作者,我只是一个游客,班门弄斧了,见谅。1.融雪为春,蝉鸣遇夏,落叶引秋,梅醉赏冬。2.月光入怀,皎皎在肩,一夜安宁。3.青山一片云雾,心安即归处。

  • 动漫《秦时明月》与《天行九歌》中有哪些经典富有哲理的语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秦九里的哲理名言真是太多了,当初之所以被吸引着入坑,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又契合人物风格的台词是其一。其他答友说得不少了,漫小二想补充几句在月饼中间比较流行非常好玩儿的话。大叔:小庄,此人的功力不在你我之下!还有:我们要走,没人可以留住!此句一出,足见大叔与二叔的兄弟情深。大叔很宠爱这位师弟,小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