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统治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道家、释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我在网上找了一下,有如下观点:
整个现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文化基因,它的源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
之一天文学是作为农业经济的基础而存在的,没有天文学就不可能有原始农业。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对于时间茫然无知的民族可以创造出发达的农业文明。
之二在中国古代的文献里,就有这样的记载“知地者,智也”,你只了解地理,充其量你只能算一个智者,“知天者,圣也”,知天文的人才能成为圣人。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王权政治的基础。
之三“居中而治”的政治观也来自天文学。“中”是测日影的表,在东西南北四方之中不偏向任何一方,儒家后来发展出的所谓中庸之道即来源于此。所以,政治观、时空观、哲学观很多的基本观念,都是导源于天文学。
之四宗教崇拜的观念还是来源于天。既然祖先在天上是上帝,那么王死了以后怎么办?很自然,要升天,回归到祖先的地方,要伴在天帝左右。就形成中国古代宗教观另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以祖配天、灵魂升天这样的观念,上帝崇拜作为祖先崇拜的延伸而存在。
之五儒家的“中”,道家的“无”等哲学观皆导源于天文学。中庸上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仅有“中”,还要有“和”;老子的本意“道”其实什么都没有,就是“玄虚”、“虚玄”、“无”,这还是来源于天。
之六先人将自己的骨骼与星宿埋在一起,它实际体现了人们观象授时的一个综合思考,既有夜间对北斗的观测来决定时间这样的象征,又有白天利用周髀、利用表来测影这样的活动。
之期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葬群,证实了6500年前的祖先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基本的天文体系,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非常宏大的,顺应天时的。只有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知识,我们才有能力来鉴别今天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