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应该指出,《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是在历史上对祖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许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它的组成内容、关于探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问题,早经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过考证。一般都认为写成于战国时期,加上“黄帝”的名字,不过是后人的伪托而已。在它汇编成书以后,又经过两汉时代或更晚一些时期的学者作了修订和补充。《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古代人民对各种自然现象,经过长期的观察,认识到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可以用“阴阳”这两个字来概括,例如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的为阳、静的为阴,兴奋的为阳、抑制的为阴,功能性的为阳、物质性的为阴、亢进的为阳、衰退的阴,热的为阳、寒的为阴。阴阳既是代表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此在某些意义上来讲,阴阳学说是符合瓣证法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要求我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上都不能离开阴阳这个“纲纪”。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一部古书《左传》中就记载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非一不可”。这里虽然没有用上“五行”两字,但显然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材料而言,并且说明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非常朴素,一点也没有神秘的色彩。在它渗透到医学领域以后,首先是用来和人体的五脏相配合,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中的一脏和其他四脏的关系,以拟五行中的一行对其他四行的关系。例如肝和心、脾、肺、肾之间的关系,是以木和火、土、金、水之间的关系来比拟的。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火之间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就是所谓“五行相生”;同时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五行相克”。它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运用,在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的联系时,当正常的生理状况下,便是有规律性的活动;当病理的状况下,便是正常规律性的破坏。从而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凭借,成了论证事物和事物之间有联系的概念,具有自发的瓣证法思想,是表现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黄帝内经》的科学性、黄帝内经认为阴阳两气是产生一切的根源。针对了当时的神鬼致病的迷信思想,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是说,阴阳四时的变化,是万物生长、衰老、死亡的根本,违背了它,就要产生灾害,顺从了它,疾病就不会产生,这是养生保健的原则。《黄帝内经》对疾病的治疗也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说的只要仔细观察阴阳的所在而加以调整,达到平衡为目的。也就是说,阴阳两气在人体内能够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就是健康,如果失调,就会害病。《黄帝内经》还认识生理、病理现象和自然界外在环境有关以外,更指出与人体本身内在的情志活动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由此看出,《黄帝内经》始终认为在讨论疾病原因以及保健方法上,都必须充分考虑整个客观内处环境。《黄帝内经》也体现了预防医学思想,在《灵枢,本神篇》写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说是有知识的人,他们采取的保健方法,一定是顺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适应寒暑不同的气候,调和自己的情志,不能过喜过怒,并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调节阴阳的变化盛衰,使它相对平衡。象这样就病邪无从侵袭,于是可以延长生命而不易衰老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黄帝内经》在讨论了人体生理、病理、解剖形态等以外,更注意机体功能有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以为人体除了脏腑,还有精、气、津、液、血、脉、皮肤、肌肉、骨骼、五官等,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且组成整体,它们在发挥各自作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更重要的是以经络贯串了统一的整体。对《黄帝内经》应有的评价自然现象、理现象、病理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远在二千多年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科学实践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深刻地认识这些规律。《黄帝内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医学的结合。还意味着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在医学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阐述。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医学经历了长时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有可能写出符合当时科学要求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正是用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现象、疾病原因、情志活动等问题,并针对神教迷信思想作斗争,它为后世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开避了道路。参考资料:
更多文章
"素问"为何意?(古中医上的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
试用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在医学实践中为什么要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他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仅有其中的一种是不行的,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才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所以,想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来代替另一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存在着局限性,这种
弗洛伊德创立的心里学派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1、发展背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e58685e5aeb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
人的身体属性怎么辨别啊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人体运行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思想界就已经流行“阴阳”这种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都是以这种对立统一的阴阳学说为哲学的基本思想。阴阳就是以对立统一的观念来看待事物的运行变化,当然也包括人体的运行。所以中医也采用这种对立统一思想来描述和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道德关于道德的科学。也被称为伦理,道德理念。在西方,道德词源的希腊ετησs,意为风俗,习惯,性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的伦理和道德的意义,这本书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的最早的西方伦理学专着。在中国古代道德没有使用的术语广泛应用于19世纪以后。伦理道德的现象,不仅是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
医学史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重要因素是对 什么 的认识 掌握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
古希腊哲学和东方哲学的差距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哲学包括,一,逻辑思维。二,艺术思维。三,伦理思维。四,政治思维。五,形而上学。东方哲学包括,一,阴阳合一学。二,天一合一学。三,中庸学。四克己复礼学。古希腊哲学逻辑思维是研究思维过程的方式方法。就是观察与思考,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设想与实验,探讨与归类。艺术思维是对理想和美的探索。伦理思维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
为什么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好与坏,可以看做是两个极端,我们看问题都要从2个极端去看,没有绝对的平衡,如果没有好,我们就无法突出坏,相反,没有坏,又哪里有好?凡事都是需要对比才会出现另一端的。物的两面性指得应该是矛盾。而矛盾可不止是“好与坏”的问题,简单的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你说的“好与坏”应该是这
道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牛顿讲相对论,这个题目只能从其它方面去寻求佐证,不然很难下口啊!!在结合一些实例,譬如历史上某位人物是道家思想哪方面的代表啊,在自己组织一下,这样解答就应该差不多了,对于追逐世间欲望来说,道家是消极的。那么追逐欲望对吗?可怜之人,当然有可怜之处了,比如:贫穷者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