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希腊哲学和东方哲学的差距思想?

古希腊哲学和东方哲学的差距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61 更新时间:2023/12/15 12:50:27

古希腊哲学包括,一,逻辑思维。二,艺术思维。三,伦理思维。四,政治思维。五,形而上学。

东方哲学包括,一,阴阳合一学。二,天一合一学。三,中庸学。四克己复礼学。

古希腊哲学

逻辑思维是研究思维过程的方式方法。就是观察与思考,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设想与实验,探讨与归类。

艺术思维是对理想和美的探索。

伦理思维是对人类思相和行为的研究。

政治思维是对君主制,民主制等社会体制理想化的研究。

形而上学是对物质与精神意识相互作用的研究。

东方哲学

阴阳合一是解释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的两面性。

天人合一是解释自然界与人类相依相存,和谐共处的原理。

中庸之道是讲万事万物,度量与平衡的关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相互依存的道理。

克己复礼说的是,为人应修身,齐家,治天下,以修己为本,家国为礼。

古希腊哲学,主要是研究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方式方法为主,对社会政治,制度具有认识意义,占居精神领域。

东方哲学,及有意识形态的研究,又注重具体实践的指导性。

一己之见。谢邀!

在没有“逻辑”“辩证”等现代哲学产物时,古代中国哲学思维是如何架构的?

谢邀请,因忙于生活,时间少,又是门外汉,只能略谈一二:怎么说呢,其实,“逻辑与“辩证思想并不是现代哲学的专宠,反而现代哲学是在人类进化的同步思维中得到逻辑与辩证的灵思之结晶。也只有在这种进化灵思中才能开发出道法的科学思想。中国自从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逻辑辩证理论思维后,后人却在人与自然之天的“天人关系中的思维只重在“顺其自然的人心修养;而缺少现代社会应有实质意义的道法自然之正能量之理解:以道法思维为安定于社会;以道法思维认识自然而有利于社会,这正是发展的哲学之眼光。

逻辑:辨证,了解了物质的成形后的象证,而古代申国的哲学是求物质成形前的信息的,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老子以及早期道家思想,《老子》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谢邀应答!

今天看来,《老子》的思想精髓,就是建筑在“人性本善,不善即恶”的人类文化与文明基础之上的。

“无为”作为老子思想核心,其“不敢为天下先”的“无为”之“为”,指的也就是远古“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诸如“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云云,都是在言“中(衷)”。

至于老子思想核心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就更是直接指向了这个结构“丨左为阳,丨右为阴”的汉字“中”,得以使中华传统文化阴阳整体思维观绵延数千年而不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源点、0点、中点的“中”,不仅造就了当今人类文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而且就是位于十字空间坐标之上的一切、全部、所有存在的泉源。(物质实在与精神虚在)

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深入探讨!

《道德经》“无为”的核心思想。

通过阐述宇宙自然,生命和万事万物的本真实相规律,对自然与社会独特的理解与认知。

“道无为万物能治,德无为天下能治”。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著名的哲学家?

重写自己的历史现在重写先秦史和宋明史的呼声很高,所以要谈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就非常困难。还有一个原因是,西方哲学自身的变革极快,不同流派层出不穷,因此使用的方法论也就有很大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哲领域的反思,因为过去的中哲很大程度上都是使用西方哲学的语境来进行研究,如果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了变化,就很容易导致中哲的研究方法也随之落伍。

核心理论先秦我们现在给它划分的子学标准主要是依据司马谈和刘向父子、班固而来,核心理论他们也做过总结,这很容易查找,就不再引述了。

就现代而言,“文”、“史”、“哲”彼此交融的呼声很大:先秦经学,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元明理学,明清气论,清人朴学,基本上可以概括出我们中国的学术史变迁之路。章学诚和章太炎强调的六经皆史,影响力很大,这个史,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学科。

代表人物上:

先秦主要是孔子(《诗论》和一些竹简)、孟子荀子,现在又多了对子游学派、思孟学派、公孙尼子等人的研究,或者说对孔孟之间的研究。另外还有老子、庄子文子的研究,过去传世本《文子》记载的是文子和老子的对话,出土文献则证明,这是后世的伪造。《老子》则出土了不同版本,也导致研究课题比较多。

两汉时期,董仲舒、杨雄比较大热一些,相关作品出了不少,刘向父子,王充的专著也有。佛教这边我不熟悉,魏晋玄学的话,王弼、郭象肯定是主流,还有反对庄子、王弼的“言不尽意”的欧阳建,还有裴。

理学的话,陈来的作品不少,在西方和东亚影响广泛的最著名的中国哲学家是朱子,除了哲学上跟西方哲学最为近似,他在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放在古代哲学家中也属罕见。

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则常被拿来同存在主义作比较。

打字太累了,就这么多吧

中国古代诞生过多位哲学家,核心有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理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是一元论,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古代哲学家。

王阳明:风不动、帆不动,心动也!

王阳明的心学是唯心主义思想,但是先生的影响深远,先生发展了程朱理学,深受东亚国家崇敬,日本有专门研究王阳明的学派,著有《阳明先生传》等作品。

矛盾论: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高下相倾。

实物是矛盾的统一体,实物总有两面性。

另外中国还有“万物皆气”哲学理论,与西方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的水、火是万物之始基的理论异曲同工。

当然中国古代大多数的哲学思想都是为封建制度所限,没能进一步发展。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

  • 为什么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好与坏,可以看做是两个极端,我们看问题都要从2个极端去看,没有绝对的平衡,如果没有好,我们就无法突出坏,相反,没有坏,又哪里有好?凡事都是需要对比才会出现另一端的。物的两面性指得应该是矛盾。而矛盾可不止是“好与坏”的问题,简单的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你说的“好与坏”应该是这

  • 道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牛顿讲相对论,这个题目只能从其它方面去寻求佐证,不然很难下口啊!!在结合一些实例,譬如历史上某位人物是道家思想哪方面的代表啊,在自己组织一下,这样解答就应该差不多了,对于追逐世间欲望来说,道家是消极的。那么追逐欲望对吗?可怜之人,当然有可怜之处了,比如:贫穷者无钱

  • 古代西方哲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答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古罗马留存至今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有拉丁语、基督教和(罗马法)。西方哲学的第一个概念是(常识)在与神学、科学的比较中认识哲学。神学中的哲学包含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体系,唯物主义则包含于科学范畴之内。哲学综上所述为一个综合所有学科的体系,是科学与神学与其他学科的载体。谈谈你对苏格拉底命题“认识你

  •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也分阴阳五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分,你承认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你承认蛇蛙冬眠惊蛰出洞,你承认鸿雁冬南夏北。那么人这个动物是不是也有一定规律?也要顺应大自然,承认天人合一?自然界的五运就是金木水火土,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规律,是宇宙天体运动造成的变化,科不科学?远高于科学。这些知识不落后,按照这天人合一整体观来治病救人才能把人救的

  • 语言的名言中国人在古代有关于语言的哲学思想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

  • 国学经典《大学》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大学概括为以下内容:1、三纲八目的追求2、弘扬光明的品德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4、找准自己的位置5、凡事抓住根本6、获得知识的途径7、不要自欺欺人8、修身先正心9、齐家先修身10、治国先齐家11、平天下先治国朱熹曾概括为“三纲领”与“八条目”。所谓“三纲领”就是《大学》开首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

  • 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体用合一的原则。(我试《老子》第一章谈“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应用”)“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可以应用在现代设计中,也不可应用在现代设计中这个就叫做“传统造物”也就象现代设计这个名称一样有能够指称现代的设计与不一定是现代的设计的区别,所以常叫现代设计。而“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

  • 古代哲学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言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前179~前104,一说约前194~前114),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