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

为什么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46 更新时间:2023/12/8 8:14:11

好与坏,可以看做是两个极端,我们看问题都要从2个极端去看,没有绝对的平衡,如果没有好,我们就无法突出坏,相反,没有坏,又哪里有好?凡事都是需要对比才会出现另一端的。物的两面性指得应该是矛盾。而矛盾可不止是“好与坏”的问题,简单的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你说的“好与坏”应该是这个意思吧)统一包括两个方面:1、相互依存相互影响;2、相互转化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两面性一定不会单指“好与坏”这主要是由事物的两面性决定的

事物的两面性是哪家的思想

事物的两面性是道家的思想。老子不仅对世界的本原作出了“道”的最高抽象,而且对“道”的运动规律作出了最高概括。他说:“反者道之动”意思是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他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变动不居的;变动不居的原因是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他揭示出一系列的矛盾,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丑,祸福,刚柔,强弱,损益,兴衰,大小,轻重,智愚,巧拙,生死,胜败,进退,攻守等。他认为,这些矛盾的任一方面都不能弧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还深刻地揭示了对立面的互相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正能转化为反常,善良能转化为妖孽,委屈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下反能充满,少取反能多得。中国传统思维中通常所说的“物极必反”,就是对“反者道之动”的通俗表达。

哲学家说过的有关凡事都有两面性的话

第一,你说的泰勒斯的万物起源于水,那是那个时代,他对于世界起源的一种观点。这个观点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时候被提出的,距今2600多年,现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加深的,他的这一个观点其实已经被物理学所取代了。第二,你所说的凡事能自圆其说的总有一些道理这句话,其实里面包含了几个学科的观点。1,哲学,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必要性2,普通心理学,归因思维3,精神分析,心理补偿简单来说,一个存在于你眼前的事物,你都可以给他赋一个意义,而这个意义会改变你对这样事物的看法。同时,如果你去赋予其一个意义,那么之后你就会根据这意义去进行思维,从而不断强化你对这个事物的这种态度和看法。所以,当一个事物你能给出一套符合自己逻辑的理论时,很显然这样事物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那么有意义的事物,自然对你而言是有存在必要的。

简述儒家思想“孝”的两面性

一方面,孝道要求有体力的年轻人奉养长辈,在古代小农经济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使绝大多数的人老有所依。这也符合人性对于“亲情”的要求。另一方面,孝道被统治者利用作为维持统治的工具,“在家当孝子,出门当忠臣”。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道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牛顿讲相对论,这个题目只能从其它方面去寻求佐证,不然很难下口啊!!在结合一些实例,譬如历史上某位人物是道家思想哪方面的代表啊,在自己组织一下,这样解答就应该差不多了,对于追逐世间欲望来说,道家是消极的。那么追逐欲望对吗?可怜之人,当然有可怜之处了,比如:贫穷者无钱

  • 古代西方哲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答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古罗马留存至今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有拉丁语、基督教和(罗马法)。西方哲学的第一个概念是(常识)在与神学、科学的比较中认识哲学。神学中的哲学包含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体系,唯物主义则包含于科学范畴之内。哲学综上所述为一个综合所有学科的体系,是科学与神学与其他学科的载体。谈谈你对苏格拉底命题“认识你

  •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也分阴阳五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分,你承认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你承认蛇蛙冬眠惊蛰出洞,你承认鸿雁冬南夏北。那么人这个动物是不是也有一定规律?也要顺应大自然,承认天人合一?自然界的五运就是金木水火土,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规律,是宇宙天体运动造成的变化,科不科学?远高于科学。这些知识不落后,按照这天人合一整体观来治病救人才能把人救的

  • 语言的名言中国人在古代有关于语言的哲学思想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

  • 国学经典《大学》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大学概括为以下内容:1、三纲八目的追求2、弘扬光明的品德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4、找准自己的位置5、凡事抓住根本6、获得知识的途径7、不要自欺欺人8、修身先正心9、齐家先修身10、治国先齐家11、平天下先治国朱熹曾概括为“三纲领”与“八条目”。所谓“三纲领”就是《大学》开首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

  • 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体用合一的原则。(我试《老子》第一章谈“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应用”)“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可以应用在现代设计中,也不可应用在现代设计中这个就叫做“传统造物”也就象现代设计这个名称一样有能够指称现代的设计与不一定是现代的设计的区别,所以常叫现代设计。而“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

  • 古代哲学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言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前179~前104,一说约前194~前114),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汉族,汉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

  • 进化论与智慧设计的对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智慧设计论之所以看起来有道理,就是因为它在人类目前尚不能探究生命最初起源的时候提出了能够解释生命的假设,那既然是一种假设,无论是有无证据支持,只要能自圆其说,那么就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同样作为假说的进化论,之所以在当今能够成为“金科玉律”,正是因为有无数的证据对其进行支持,而这些证据让我深信进化论

  • 中国古代哲学怎么解释时间和空间关系?是如何转换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大都认为宇宙空间是“天圆地方”,一而不二(董仲舒),一样东西不能占有两个空间。时间上都以当时为起点,向前延伸至无限的亘古,向后延绵至无穷的未来。换句话说,时间是直线型的(唯有释迦认为时间是轮回的、循环的)。而且,时间和空间同时并存,是不可分割,不可互相转换的。只有禅宗认为,时即是空,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