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先秦诸子百家都属于真正的哲学吗?

先秦诸子百家都属于真正的哲学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14 更新时间:2024/1/24 10:31:15

这要看楼主对哲学定义的理解了。倘若哲学定义顺西方来,是一种依据逻辑、有体系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那么中国古代思想就鲜有可称得上哲学的东西了(有还是有,但不是二楼说的儒家思想,而是重逻辑的墨家与名家思想)。但是哲学重点应该还是对世界与人生终极问题的追问活动(这是我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秦诸子除了兵家、农家等具体技术学派以外,应该都属于哲学。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来中国时曾认为:“中国没有哲学,但中国有思想和智慧。”但是包括他自己的现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已经不断地突破着传统西方哲学体系化的定义了,如果说中国古代思想不属于哲学,那西方最源头的思想、现当代的哲学也会出现“是否是哲学”这样的危险。因此中国学界一方面强调不要过分重视中国思想是否是“哲学”这样一个资格问题,因为这终究是个化差异导致的话语权问题,哲学是西方词汇,不应该降低我国古代智慧的价值;另一方面普遍认为由于上述原因,中国古代思想包括先秦诸子思想是哲学,起码是能够引发人们哲学性思考的智慧,而且作为与西方哲学传统不一样的、在当代处于边缘地域文化体系,它的时代价值更应值得人们重视。

古代哲学思想具有哪些特点?

由于中国哲学思想始终以人与社会为研究中心,展开众多哲学范畴,因而明显表现出强调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修德重行,追求宇宙、社会的和谐统一等特点。在认识论方面则注重于开掘人生智慧的直觉体认,忽视了知识论范畴的逻辑论证与科学实证。(一)人文精神第一位哲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作为儒家哲学体系的核心,追求一种刚健有为的人生目标。孟子荀子等后学详尽地发挥了人学思想,把人从动物、神分离出来,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人在宇宙间与天、地合为“三才”。“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具有崇高的地位。中国哲学思想在发动之时便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文至上的精神,这与西方哲学把人的价值归于神(上帝)是大不相同的。儒家哲学思想在封建社会地位显赫,他的人文精神也影响了以后的其他哲学流派。道家追求淳朴、无为的与大自然和谐的人生,佛学追求的也是一种精神解脱的人生,并逐步世俗化。正因如此,在中国,宗教从来没有凌驾于政治之上,从而避免了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黑暗统治。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人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主体,特别关注“天人合一”的命题。所谓“天人无二”、“圣人之心与天为一”、“天即人,人即天”、“性即理”、“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等都是对天人合一的阐发。探究宇宙最高哲学范畴天(天道、天命、天理)是为了证明人(人道、人性、人伦),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目的在于论证人道如天道万古不变。心、性、情、意、气、良知等概念范畴都是对人生、人性及人的生命的一种体认。所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人事有关的人生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特别发达,自然哲学则相对冷落。(二)道德践履在儒家哲学思想中,人的概念是以道德伦理来标志的,即强调人的社会等级属性,忽视人的自然属性。为了从客观世界中找到理论根据,竟把人的道德伦常强加给天地万物,使天成为道德的化身,然后以天理反证人世,儒家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弥漫着道德意识。泛道德性成为申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所以善恶问题成为古代哲学最重要的争论焦点之一。西方哲学正相反,以知识论为中心,追求一种外在于人的“纯智”,把认识对象作为人的对立物来研究,认识客观世界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然联系。可以说,这是导致中国认识论不发达,实证科学落后的哲学原因。中国古人把认识客观世界与个人修身养性联系起来,甚至认为个人修身养性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数千年的中国哲人都毕生追求“尽善尽美”的伦理道德境界。他们几乎都是知行统一的人生、社会理想的践履者。儒家思想把道德看做是“天”所赋予,因而把道德实践当作自己一生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提到社会生活的首位。受着道德践履的哲学精神鼓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数不清的志士仁人。他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惜以热血、生命实践自己的道德追求,使得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取威万方,保延千祀”。(三)和谐统一先秦所有哲学思想家都能辩证地考察宇宙、社会、人生问题,都曾注意到事物的矛盾对立面。除了少数政治哲学家如韩非竭力强化对立关系外,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强调矛盾各方的和谐统一,注重一对概念或多个概念相互联系的同一性,把矛盾调和作为问题解决的最后目标,无论儒、释、道,都反对过与不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体用如一、心物交融、内外无碍、情景合一等范畴的综合性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和谐、求统一的特点。西方哲学主张“二元论”,往往把统一的事物分割成多个方面,如坚持天人相分,时空对立,本体与现象不同等,并且对“点”作深入剖析,以探求本质规律。它引导了西方科学通过近代实证科学阶段而顺利地进入现代科学。天人合一论出自儒家思孟学派,为后来多数哲学家接受,成为重和谐求统一的哲学核心命题。天人合一论认为自然与人,人与人,物与物之间是联系的,应保持平衡、和谐的正常状态,把这作为宇宙问普遍存在的规律。儒家以“中庸’作为维持万物平衡的最高标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用现代眼光来反思天人合一论,它所主张的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保持平衡的观点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日益为人类所共识。(四)直觉思维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是直觉了悟,即体认或体验。“体认”就是把自身置于对象之中,进行理智交融,物我契合,触发灵感,豁然贯通于瞬间,从而把握抽象的本体。除了墨家、名辩家,中国哲学思想家都习惯于体验日久,忽然了悟的直观思维方式。如儒家主张反省内求、道家讲究坐忘、佛学的顿悟法门、理学的致良知等。直觉了悟的思维方式十分重视心的作用,把心当作认识论的根木,“以心统物”、“心包万理”。可是,对心的作用过程却极少深入分析,也不对心的神秘所悟做出推理证明,只是直接将断续的灵感了悟写出。所以,他们的哲学著作总是片断的,暗示有余,明晰不足。所谓道、佛性、理等“终极真理”,缺少缜密的证明,人们只有靠直觉体认去把握。由于古代哲人强调各概念范畴的整体合一,对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不作深入探求,满足于体认的模糊整体观。这样,对事物作整体观照,“即事见理”式的直觉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分析概念内涵,外延,进行逻辑推理等思维方式就成为多余了。直觉了悟的思维还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泛道德性特点密切相连。直党思维的创造固然表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非凡智慧,但是,由于不作论证和分析,概念范畴总是直觉而含混,逻辑推理贫乏,导致中国古代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古代的哲学包括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哲学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他们各自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至今仍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四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先秦哲学、两汉经学、佛教哲学、宋明理学。中国古代哲学在其发展的行程中,从

  • 《黄帝内经》以解剖知识为基础、以哲学思想为指导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是如何论证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黄帝与岐伯也是研究天文地理,用取象类比远取诸物,近取身通过观察建立五行学说。认为人生负阴而抱阳,口食五味,目视五色,外有寒暑六气,内有喜怒七情困扰,才有各种疾病。《黄帝内经》用养生防病的理论,可以把病消除在未发之前,教导民众用正气旺盛战胜邪气,得到长寿。《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相应,通过养生可达

  • 道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什么叫信仰?就是深入骨髓的天天日用而不知的虚实,而道教其实就是华夏文明之根源,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并且这种信仰至少比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佛教都要高端自然得多,相对于道教,世界主流宗教都是不自然的,或者说有些刻意的,没有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程度,如果稍微有些道家基础,你就会发现我们老祖

  • 祖先文化遗产黄帝内经到底是未解的天书?还是伪科学的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回答此问题前,先理解一下西记中孙悟空解释为什么不使法力,带唐僧直接驾云飞渡?而是只眼巴巴的看着唐僧,徒步,骑马,历山历水的慢慢向灵山走去,受尽妖魔鬼怪的折磨?″遣泰山犹如芥籽,渡俗人难离凡尘。就是一个得道的神仙,遣动泰山犹如一粒芥菜籽的轻松,但不能帮一个俗人脱离凡尘半步。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厉练,渡劫。

  • 中国文化概论道教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首先,从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来看,许多道教学者

  • 你觉得《黄帝内经》有哪些历史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风光无限好,只待因缘高,阴阳大道路,含辛尽力跑。《黄帝内经》反映出的医者的政治情结、《黄帝内经》成书时期的社会阶层、《黄帝内经》中的人性启示等三方面。《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书共162篇,近19万字,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宏伟的典籍,亦是中医学理论的奠

  • 中国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重要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

  • 老子《道德经》是一本哲学书,为什么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经,一书在纷繁的宇宙之间,如龙游空,变幻莫测,因时利导,因运随化,纳天地之妙有,容万物之本纲,万世之事不离此宗,百代过客犹入此窠,穷通达变周而,大道之源总阴阳。悟此可窥造化端倪,了一可得谷神唯母。老子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并有著作《道德经》传世。老子传尹喜,之后经庄子、烈

  • 科学发展到今天,有没有人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黄帝内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本身就包含着辩证思想的。比如它的整体(人体)及与自然界联系的思想、系统性思维方式等。《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在

  • 《黄帝内经》在我国医学地位十分重要,怎样才能简单的读懂它?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一部诞生于两千余年前的医史文献,想要既简单又能读懂,恐怕是不容易的。用简单的方法,古文转白话文,就算读上一遍两遍,能不能懂,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关于《黄帝内经》的诞生年代,现在普遍认同其最终成型于西汉时期,并且作者并非一人,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修改和完善时期,可以说是一部先秦时期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