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好,只待因缘高,阴阳大道路,含辛尽力跑。
《黄帝内经》反映出的医者的政治情结、《黄帝内经》成书时期的社会阶层、《黄帝内经》中的人性启示等三方面。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书共162篇,近19万字,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宏伟的典籍,亦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著作。《内经》认为,医学之道应“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故在详论天人关系的同时,对人事即人类社会之事亦多有记述。尽管《内经》的主旨在于治病救人,但它所研究的人,不仅仅是生理、病理意义上的人,也是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一《内经》反映出医者“以医论国”的政治情结中国古代的医家多为儒生出身,因多年科举而不第,便将一腔政治热情诉诸于医道,走方为医,但求拯黎元于仁寿。“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一思想,便由此而生;“主明则下安”的治疗原则亦因此而立。《内经》的问世虽然早于科举制度近千年,但这种以医论国的情结却一脉相承。
医者对自身职责的定位:“上以治民,下以治身”早在《国语晋语》中就记载有著名医家医和认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是医家的职责。当时的医学尚未独立,医国与医人被认是相通的!
《黄帝内经》的医学成就在世界医学史上独树一帜,其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不可低估。它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中医学独特而庞大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体系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以及理论原理,至今仍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更不可思议的是,《黄帝内经》一书还对热病、疟疾、咳嗽、风病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了专题讨论,其中的许多内容和观点,仍是现在临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2。确立了天地人三才”的医学模式。“天地人三才”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深远影响。3。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由于《黄帝内经》广泛吸收了古代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与医学融合、渗透,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假说,因而,它对今天的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启迪。4。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经络学说的创立,让《内经》以朴素的形态,证明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而针灸疗法的发明,则体现了中医学治疗理念与方法的与众不同。总之,《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的医家,无不重视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