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69 更新时间:2024/1/16 14:10:47

千万别小看黑格尔,他算得上是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为“最后一位现代伟大哲学体系创始人”,说他的哲学“继康德、费希特、谢林之后,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黑格尔对后世影响巨大,罗素说,到19世纪末,“在美国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辩证法。一,黑格尔,1770年生于普鲁士的斯图加特。这个地方,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后来所说的德国哲学,其实与普鲁士的渊源更深,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希特。黑格尔是税务官的儿子,早年在斯图加特语法学校、蒂宾根大学学习,毕业后曾任家庭教师。1801年起历任耶拿大学讲师、纽伦堡中学校长、海德尔堡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教授并于1830年出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感染霍乱去世,葬于费希特墓和讽刺作家左尔格墓之间。二,罗素说,黑格尔“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差不多都是在校园和书斋里度过的。1801年,黑格尔进耶拿大学当讲师。当时,同为哲学家的谢林和费希特都在这个学校。黑格尔进校后,很快显示出他的哲学“斗士”精神,1805年被魏玛政府任命为“特命教授”。1807年,他的《精神现象学》出版,其哲学思想迅速走红这算是他一生中的大事。这本书主要讲人的意识从纯意识开始,经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和宗教,发展为绝对知识的过程。他在书中描述外界的实在,既归于感觉又归于智性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很难确定。意识若不能发觉自身之外的永恒客体,自我意识也就不能发觉自身之内的永恒主体。自我意识与世隔绝,感觉到这一点的是理性。但在精神阶段,意识不再是孤立的、批判的和对抗的,而是社会的内在精神。这是具体意识的最低阶段,即道德的潜在阶段。1812-1816年,黑格尔出版了《逻辑学》一、二部分。1817年的第二版,改名为《哲学全书》,包括了“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是他全部哲学体系的全面阐述。此时,他的哲学已经在德国大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三,黑格尔不同于以往哲学家之处,在于以下诸点1,正如美国哲学家梯利所说,黑格尔哲学“特引起许多思想家注意的,是它的逻辑方法,这种方法似乎避免了唯理主义的生硬的抽象和神秘主义的轻率的想象;还有它自诩可以达到的绝对的确实性,以及它在克服困难和解决人科学中几乎每一领域的问题上,显然取得的成就”。2,黑格尔对于哲学任务的界定,也是与众不同的。他主,哲学的任务是如实地认识自然和整个世界,究和理解其中的理性,这种理性不是肤浅、暂时和偶然的形式,而是永恒的本质、和谐与规律。3,黑格尔对于世界的看法,同样是与许多以往哲学家不同的。黑格尔提出,观念或宇宙理性不仅表现在自然和个人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类制度、权利或法(财产、契约和惩罚)、道德或良心以及习惯和伦理的义务(家庭、市民会和国家)中这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

四,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穿其体系的辩证法。《不列颠百科全书》说,黑格尔“渊博的具体知识则为他提供坚实的基础。他发现一切事物逻辑的、自然的、人的、神的都可纳入辩证法的架构,在正题与反题之间几度徘徊,随后又回到更高级、更丰富的综合”。他声称,宇宙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则统治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逻辑”的起点是概念;冥顽不灵的理智、无意识的理智,是展开了的概念;自然是逻辑观念演化成精神所经过的转化阶段;然后,体现或外在化于自然中的观念,复归于自身而变成为精神在精神中观念自己显示自己。精神经历辩证的演化阶段,显示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最根本发展源泉他的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五,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十分广泛。在诸如丹麦存在主义者S.克尔恺郭尔、转向社会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者、维也纳实证主义者,还有英国分析哲学的先驱莫尔等等,都可见明显的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他1831年去世后,很快,“保守派与革命派,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均从他的著作中得到发。”数十年后,其学说在德国大学中仍占统治地位,并遍及法国和意大利,继而扩展到英国和美国。从19世纪的30年代起,就诞生了“黑格尔学派”。其中包含着的保守派和自由派。人们也用“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来指代保守派和自由派。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被认为曾属于“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将黑格尔哲学的方法和体系加以区分保留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摈弃了其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不列颠百科全书》说,这个哲学,“一直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即便到现在,黑格尔哲学,仍然是德国古典哲学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至于有人说到黑格尔的主要对手是叔本华。这未免太高抬叔本华了。黑格尔“名满天下”的时候,叔本华的课还没有人听,后来出书也卖不出几本。黑格尔生前是否知道有叔本华这么个人都大可怀疑。评说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最根本的原则,只能是尊重历史。

形而上学辩证法。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今人谓之社会主义价值观,如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等。从传统文化的意义上来说,人文思想皆来源于《易经》,儒家和道家也脱胎于《易经》。例如,《易经》中的阴阳,正是万事万物都有阴阳,而孤阴则不生,独阳也不长。《易》之阴阳其实和今天所谓唯物主义辩证观是相类的,即万事万物既对立又统一。而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

  • 你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学说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今日头条,感谢提问者,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学说应该是一神化万物,万物即一神的天人合一一神宇宙观。其外在表现形式有道、释、心三种。道教是中华上古时代以盘古为开山鼻祖的道教一神说为起点,后来在不同时代相继又出现了伏羲、广成子、黄帝、老子

  • 请问,《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儒家思想的最大区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万物,万物即道,自然无为”就是说道的无限性要在万物自身变化中体现。而万物的一切运作即自然地显出道的超越性。其根本旨意在突出本体之道在万物运作中“自然”显现其性。不注重怎样生成,赋予的过程。~“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万物之本,而道德之至。(《庄子天道》)”意思是人要恬

  •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核心思想,以道德经明心,经本道性,故之所处,对照。一语破、天开地明为经首。故老子佛也,道也,达磨祖上曰,佛之有三身,化身迦牟尼,法身禅祖,老子也。亦名大仙。亦名佛。报身老子,达磨祖师也。故所为三界三花一果,所指三佛一指观。明心见性,正遍行觉!无碍方圆。是为无教辨解,人之所难,难之所处。皆因身心小

  •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男女二人之爱,任何事都是以自己开始,从我做起。《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小事为事,事做大了就是政。仁政就是站在民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处理国事。现在推行民主,民主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站在民众的立场思考。所以以前做不到的,现在可以实行了。孔子的儒家思

  • 五经指的是哪五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

  • 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真为。真为是用独立个体为修行的根,从而实现自然而然应运的过程。道德经》重读也有一段时日了,这个春节处于非常时期,深居简出,对道德经》的理解似乎又深入了一点,特别是“无为二字。无为二字可以说是老子道德经》的一个主旋律,反复出现,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出现在《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仁;礼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和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树立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地球生态系统以及由其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地球不断进行掠夺式开发,地球资源已经到了全面紧缺的地步。联合国

  • 墨家学说的4大核心是甚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天志:墨学的逻辑原点,也是墨学成为中国古代第二套系统的哲学的核心,墨学的根本世界观。尚同、明鬼这些观点都是天志的补充。节用:墨学的经济哲学根本观点,主张节制无谓的浪费,节葬、非乐这些观点实质上是节用的具体表现。兼爱:墨学的伦理观和社会观,主张无差别的博爱,需要和天志联合起来,才会有严密的理论体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