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男女二人之爱,任何事都是以自己开始,从我做起。
《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小事为事,事做大了就是政。仁政就是站在民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处理国事。
现在推行民主,民主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站在民众的立场思考。所以以前做不到的,现在可以实行了。
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它的理念是让人们积极进取,遵纪守法,注重礼仪,讲求孝道,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所以,儒家的思想对社会的进步和稳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腐朽的思想在里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运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下一代。
阐述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中庸无为法术势等核心观
仁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因为儒家的发展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身养性。无为谓之一人正而化天下正。韩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其一重‘术’,以在战国中期相韩昭侯的‘郑之贱臣’申不害为宗。所谓‘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那些声色不露而辨别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时的商鞅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无或缺赏,凡犯法违令的人无所逃罚。其三重“势”,以和孟子同时的赵人慎到为宗。所谓势即是威权。这一派要把政府的威权尽量扩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他形成恐怕的对象,好像压臣下。这三派的注意点,韩非兼容并顾,故此说他集法家的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