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06 更新时间:2024/1/18 18:26:30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有人说,是“仁”。

大概未必。

有一个成语,叫“见仁见智”,是说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很可能得出的结论便有所不同。

如果让我说,《论语》,作为弟子记录而成的“语录体”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以及立身处世的总体思想。

《论语》不是孔子自己写的。

宋儒程颐说:“《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这是说,能有《论语》传世,全仗孔子的学生有子和曾子的门人,所以在《论语》中,单独称此二人为“子”。

由古籍记载可知,《论语》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曾称为《传》《经》《记》《论语说》《语》《论》《孔子》等等。至西汉文帝时,才以《论语》一名确定了下来。

《论语》之传承,曾有“三条线索”《鲁论语》,就是现在通常所见的二十篇;《齐论语》,多出《问王》《知道》两篇,共二十二篇,海昏侯墓已出土此版本;还有《古论语》,《子张》分为两篇,共二十一篇,篇次排列亦不同,目前未见传世版本。

就传世本《论语》来看

《学而》,以论学为主,特别强调读书与做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强调学以致用。

《为政》,主要论及为政、教化、学习、孝道等内容。

《八佾》,多讲礼、乐,阐述“礼”的重要性。

《里仁》,讲述义、利关系,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孝敬父母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公冶长》,记述孔子及弟子们对“仁德”特征的探讨。

《雍也》,讲述政治、伦理、哲学、人性、人才等问题,阐述“中庸”和“恕”的学说,讲解“文”与“质”辩证关系,还讲到了如何培养“仁德”的主张。

《述而》,主要阐释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他关于道德范畴辨析。

《泰伯》,记录孔子及弟子对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发挥了孔子的教学方法。

《子罕》,在介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同时,记述了其弟子对老师的议论和孔子的一些活动。

《乡党》,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侧面。

《先进》,主要记述孔子对弟子的评价。

《颜渊》,孔子回答弟子所问怎样才是仁,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子路》,讲到了孔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还讲了他的教育思想,以及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尤其是“和而不同”的思想。

《宪问》,通过孔子对社会现象的评论,着重讲了君子必备的“见利思义”义利观。

卫灵公》,记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季氏》,通过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讲述与人相处和结交之原则、君子“三戒”、“三畏”和“九思”。

《阳货》,介绍了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仁的进一步阐释,孝的观念等。

微子》,讲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其弟子与他人谈孔子等。

《子张》,讲述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关于学与仕的关系,有过失时君子与小人之不同等。

《尧曰》,讲述尧、舜、禹三代善政,以及孔子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要求等。

可以看出,“礼”和“仁”,是孔子穷其一生的主张;他认为,“礼”,是一种完美的政治秩序,而“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但同时,孔子也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

不妨说,《论语》,是以“礼”和“仁”为主构成的一个孔子学说体系。

汉代以始,《论语》几乎成为影响最大的一部书,在到清代结束两千多年时间里,对中国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文学,乃至民俗、为人处世、行为习惯和语言,都有《论语》影响的痕迹。

主流的观点,把《论语》当做忠恕之道、礼仪之本,当然有道理,黑格尔也这么看。但孔子能成万世师表,绝不是这么简单。

人类智慧用了在两大方向,一个是让人类更凶残,一个是让人类更和平第一个方向:解决物种之间的竞争问题。掌握更多资源、掌握更强大的力量、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其他生物)、无止境地去征服生存环境。

在这件事上,全地球的人干得热火朝天,成就斐然,不仅把其他生物结结实实地踩在脚下全球无敌,还有了毁灭地球千百遍的能力。照目前的趋势,这个能力还在不断上升,看不见终点。

在这件事上,西方文明无疑是领头羊,我们至今仍然谦卑地向西方学习。虽然民族崛起、中华复兴指日可待,虽然崛起靠的是中国人自己,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全面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我们的思想、教育、科技都是来自西方。

第二个方向:解决物种之内的竞争问题。

人类跨入农耕文明,生产力比采猎方式提升十倍百倍,人口跟着暴涨,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人类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小到打架斗殴,再到部落冲突,再到国与国之间兵戎相见,几千年几乎没有一天消停。而动物之间同类相残却极其罕见。

诸子百家几乎都在思考这问题,怎么解决社会内部的矛盾,理想的国家是个什么样子。并没有过多地“格物致知仰望星空”去想着怎么提升技术水平,怎么去研究科学,并不是因为中国古人就不如希腊先哲们聪明,而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不一样,和地理物候条件有关。

在这个问题上,放眼全球,没有比先秦诸子百家做得更好了。

在这个问题上,数遍百家,没有比孔子做得更好的了。

孔子的高明之处恢复周公之礼,只是孔子的一个“术”,繁文缛节,让很多人不屑一顾的礼教也只是表面。黑格尔批评孔子浅薄,因为他只看到这些,只看到孔子讲的这些都是一些看似常识性的伦理道德,随便拉出几个三流学者都能做这件事。

孔子到底在追求什么?仁也好,忠恕之道也好,都对。

但是追究到根本上,孔子所作的一切,是用血缘关系来平息社会矛盾。

黑格尔批评孔子浅薄,是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一个选择的高明之处。

没有去塑造一个神仙、创一个宗教来平息冲突;

没有去建立一套法律契约,靠国家强权来解决矛盾;

而用最为稳定的、人类长在基因里的血缘之爱,来消灭人类内部的冲突。

高明在哪里?最原始、最低级的东西,最为稳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千万别小看黑格尔,他算得上是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为“最后一位现代伟大哲学体系创始人”,说他的哲学“继康德、费希特、谢林之后,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黑格尔对后世影响巨大,罗素说,到19世纪末,“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黑格尔哲学的核心

  • 中国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今人谓之社会主义价值观,如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等。从传统文化的意义上来说,人文思想皆来源于《易经》,儒家和道家也脱胎于《易经》。例如,《易经》中的阴阳,正是万事万物都有阴阳,而孤阴则不生,独阳也不长。《易》之阴阳其实和今天所谓唯物主义辩证观是相类的,即万事万物既对立又统一。而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

  • 你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学说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今日头条,感谢提问者,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学说应该是一神化万物,万物即一神的天人合一一神宇宙观。其外在表现形式有道、释、心三种。道教是中华上古时代以盘古为开山鼻祖的道教一神说为起点,后来在不同时代相继又出现了伏羲、广成子、黄帝、老子

  • 请问,《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儒家思想的最大区别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万物,万物即道,自然无为”就是说道的无限性要在万物自身变化中体现。而万物的一切运作即自然地显出道的超越性。其根本旨意在突出本体之道在万物运作中“自然”显现其性。不注重怎样生成,赋予的过程。~“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万物之本,而道德之至。(《庄子天道》)”意思是人要恬

  •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核心思想,以道德经明心,经本道性,故之所处,对照。一语破、天开地明为经首。故老子佛也,道也,达磨祖上曰,佛之有三身,化身迦牟尼,法身禅祖,老子也。亦名大仙。亦名佛。报身老子,达磨祖师也。故所为三界三花一果,所指三佛一指观。明心见性,正遍行觉!无碍方圆。是为无教辨解,人之所难,难之所处。皆因身心小

  • 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男女二人之爱,任何事都是以自己开始,从我做起。《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小事为事,事做大了就是政。仁政就是站在民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处理国事。现在推行民主,民主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站在民众的立场思考。所以以前做不到的,现在可以实行了。孔子的儒家思

  • 五经指的是哪五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

  • 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真为。真为是用独立个体为修行的根,从而实现自然而然应运的过程。道德经》重读也有一段时日了,这个春节处于非常时期,深居简出,对道德经》的理解似乎又深入了一点,特别是“无为二字。无为二字可以说是老子道德经》的一个主旋律,反复出现,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出现在《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仁;礼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和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树立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地球生态系统以及由其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地球不断进行掠夺式开发,地球资源已经到了全面紧缺的地步。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