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道人这个神唯独见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当中,除此之外,在别的文献中尚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不知道是作者许仲琳(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其实有争议,这里暂用许仲琳)凭空捏造出来的,还是从哪里得来的。当然,他也不存在于道教当中。
道教的最高领袖是三清,依照地位从高到底的顺序: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其中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虽然他是三清中地位最低的,确实最早出现的道教神灵,其原型为老子。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汉代张道陵创五斗米教的时候将老子奉为祖师,老子由此成为道教神灵。“太上”二字表明他原本是道教最高神灵。“道德天尊”这个名号显然来自老子所撰的《道德经》书名。
【老子】
元始天尊,最早见于东晋道士葛洪的《枕中书》,叫做“元始天王”,实际上就是盘古。我们都知道盘古是传说中的第一个神灵,开辟了天帝,死后化生出世间万物,所以获此尊称。他原本不是道教神灵,和老子一样是被硬拉进去的。而且元始天尊既有人格化的一面就是盘古,同时又作为道教最高哲学概念“道”。在南北朝的《真灵位业图》中元始天尊已经位列太上老君之上,成为最高主神了。
【元始天尊】
三清之中只有灵宝天尊既不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也不是以早已存在的神位原型的,是道教完全自创的神灵。出现于隋唐时,叫做“太上道君”,与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并列为三清,后来改名为“灵宝天尊”。
根据《封神演义》的描述,鸿钧道人是道教的最高祖师,他将道法传给了三个弟子: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创立了阐教、太上老君创立了人教、通天教主创立了截教。可以看到,除了灵宝天尊被改成了通天教主,基本上就是“三清”的组合。
而许仲琳又在元始天尊、老子他们上头强加一个鸿钧道人。鸿钧道人一出场便作偈曰: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秀,一声化鸿钧。这首诗偈没讲鸿钧道人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提到了盘古,鸿钧和盘古有什么关系呢?无非有两种答案:
一、盘古生在鸿钧道人前。这样一来,盘古就比鸿钧道人伟大,而盘古又是原始天尊,岂不是与鸿钧传道给元始天尊之事自相矛盾了?
【盘古】
二、盘古是鸿钧道人。但这样,鸿钧道人和元始天尊就重叠了,还是矛盾了。
许仲琳要么是对道教神灵体系完全外行,要么是压根不在乎,所以才会搞出这样一团乱麻。还有一个证据是,他在小说第七十七回写道:“老子一气化三清”,表明他认为三清是老子幻化出来的,老子自己都属于三清之列,而三清中的元始天尊比老子地位高,试问老子怎么可能“一气化三清”?
其实《封神演义》始终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关注是情节精不精彩,而不是细节严不严谨,其中许多神话知识都是错乱的,不可尽信。然而现代有很多网游、修仙小说都受到了《封神演义》的影响,把鸿钧道人当成了一个道教神灵。
宋徽宗赵佶有哪些主要事迹?
宋徽宗赵佶并非一无是处。客观上说做皇帝不太合格,政治上昏庸无能,是个典型的当官不行但在个别领域有特长有才华的领导,就其在书画上的艺术成就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对中国书画历史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这种人,算是时代把他放错了位置。不过历史没有对与错,把时间的轴线拉长,一切都有存在的道理。
个人感到,其主要成就有:一是重视画院、设立画学。赵佶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就很喜欢书画,与当时不少画家都有联系,比如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有事没事就和他们凑在一起交流研习,活的不亦乐乎。他上任后,唯我独尊,反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利用手中的权力,设立画学,扩充翰林图画院,命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些是开创性的,凭良心说还是了不起的啊。从另一面说,他要不是皇帝的话,这些事不可能办得了。
二是发展人才、推动繁荣。这个皇帝如此喜欢书画,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自然也对书画界的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听说当时画学列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英才。画学也被分为不同的学科,共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六科,主要是摘取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培养,而后不断进行考核,选拔人才。他在位时,画家的地位和待遇都有所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要比其他方面的艺人要高,这个不足为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那个单位领导有文体方面的爱好,那个单位有这方面特长的人就和领导走的近,也容易受重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他指示和带动下,一时间书画创作大为繁荣,涌现出很多著名的书法家画家。
三是屡有佳作、留传后世。赵佶多才多艺,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偏重于水墨画,但传世不是很多,大多都丢了。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他创造的“瘦金书”,一直以来受书法家重视。笔者对这种字体也很喜欢,多有临摹。正如有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有资料说: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有关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四是崇奉道教、有所贡献。徽宗还有个爱好,就是对道教很信奉,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家各类书籍,主导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他还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神化人物传记。他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总之,这个皇帝的艺术贡献不可小视。大家还有啥不同的观点,可以一起交流啊。
围绕宋徽宗的主要事迹,就是亡国的艺术家。宋徽宗是个文艺范十足的皇帝,喜欢书法,绘画,茶艺,音乐,诗词歌赋,蹴鞠,花草奇石,飞禽走兽,道教等。政治上也频出昏招,比如联金灭辽,因喜欢花石,惹的民怨沸腾,爆发方腊起义。靖康之耻,被虏北国,家破人亡。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由于没有儿子,皇位就从哲宗兄弟们中选出,宋徽宗得以继承大统。宠爱同样是艺术家的蔡京为相,蔡京贪污腐化,卖官鬻爵,排除异己,宠爱太监童贯,掌管军事。政治军事黑暗。
喜欢花草奇石,为了建一个叫“艮岳”的皇家园林,在南方收集花石,不惜得罪百姓,造成方腊起义,同时还有宋江起义等,虽然都起义失败,但也对统治造成不利的影响。
最大的一个糊涂事就是联金灭辽,辽是灭了,金就摆在眼前。造成金兵南下,虏走徽钦二宗,还有宗室后宫几千人北上,受尽虐待耻辱。
就这样昏庸的皇帝,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是个艺术家,创造出书法瘦金体,绘画上造诣很高。宋徽宗还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喜欢道教,发展道家医术,为中医也做出一定的贡献。
如果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对艺术也毫无耽误,是可悲呢?还是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