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完整的莫过于三国志了。三国正史其实和三国演义相差还是蛮大的。比如孙策,演义里把他写成一个脾气比较暴躁比较冲动的人,但是,历史上,东吴的江山可以说是孙策一手奠定的,比如武将之首周瑜和文官之首张昭都是孙策亲自任命的,当时因为他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张昭处理,导致张昭名气甚至盖过了孙策,对此他毫不在意,并且说,张昭是我得下属,他的名声就等于我得名声。还有曾经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大战,后方空虚,孙策本来想直接率军偷袭许昌抢天子,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要知道当时曹操后方几乎没什么抵抗之力,前线也是几乎支持不下去了。但是很不幸在准备计划的时候就被刺杀了。孙策17岁继承父业,26岁就死了。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导致偷袭许昌计划流产的话,历史被改变也不是不可能。
三国中哪个人物的文学造诣最高?
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诗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建安风骨指的是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足以说明三国中曹操父子三人的文学造诣最高。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融古汇今,三国中的人物都是他编排刻画。千姿百态,文能安邦武治国。非他莫属。
陈寿的历史《三国志》,和罗贯中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有何区别?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官府修史,而蜀国为自行收集,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之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单独流传于世,直到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与正规史书略有差异。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人文长篇小说。
两书的区别表现如下:
1.两书的性质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正史,而《三国演义》是小说。
2.两书的作者不同。《三国志》是西晋初年史学家陈寿著,而《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著。
3.两书的内容不同。《三国志》是三国时期的史料,共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4.两书的体裁不同。《三国志》是国别体,而《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小说。
5创作年代不同。《三国志》创作于西晋初年,而《三国演义》则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洪武年间。
《三国志》是史书,史书要求最大限度的真实记载历史。《三国演义》是小说,追求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否真实不重要,也没有读者会介意故事的真实性,所以叫“演义”
三国正史上,真正顶级的猛将都有谁?
说起三国的顶级猛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吕布、赵云、文鸯,然而事实上,这三人在演义中非常厉害,但是在正史中,他们还达不到顶级水平!三国正史中,真正顶级的猛将主要有这6人,你都认识几个?
吕布、赵云、文鸯
在说三国正史的真正顶级猛将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为何说吕布、赵云、文鸯他们三人算不上是顶级猛将呢?
在演义中,吕布号称是天下第一猛将,但是在正史中,吕布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强悍!吕布这个人,出身于并州五原郡,这地方属于东汉的边地,所以吕布从小弓马娴熟、骁勇尚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丁原看中,当了骑都尉。后来的故事我们不过多赘述,大致是和三国演义差不多,只不过正史中基本没怎么表现吕布的勇猛,只是说吕布手下的军队非常厉害,尤其是他的骑兵,几乎是无人能敌!说白了,正史中说的是吕布军队非常强,骑兵非常强,但并没有说吕布这个人的个人武力非常强!
在演义中,赵云排名第二,“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在三国正史中,赵云虽然表现不错,但相对于蜀汉的其他猛将来说,赵云还是差了点,赵云的定位和黄忠差不多,但和关羽、张飞、马超并非同一档次!演义中的赵云确实厉害,但正史中的赵云也确实要差那么一点,这一点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不信可以去翻三国志!
最后我们再说到这个文鸯!文鸯可以说是后三国时期的超级猛将了,曾一人打退数百名魏军的追击,真正的做到了七进七出!所以在不少人看来,文鸯确实算得上是当时天下的顶级猛将了!更为重要的是,除了《三国演义》,就连《资治通鉴》都记录了文鸯七进七出的故事!
《资治通鉴》: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司马师派司马班率领八千士兵去追击文鸯,结果文鸯单枪匹马地杀进了数千魏军之中,但他不仅没被砍死,而且还杀上了百余魏军。而且这种短兵相接的情况,还发生了六七次,令魏军大为震撼,最终再也不敢追击文鸯了!按照这份记录来看,文鸯简直就堪称天人啊!这是天神一般的战绩啊!然而本文却对此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
我们先思考一下这么个问题,一个人怎么打赢十个人?一个人如何打赢一百个人?要是有人敢宣称他一个人能打赢一百个人,那可真是全世界出名了!一个人打赢十个人很难,打赢一百人更难,敢宣称打赢一千人,恕我直言,此人必定是神经错乱了,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至于醉成这样啊!文鸯一人冲进数千人的魏军阵营,还能杀伤百余人魏军,除非这些魏军就站在那里让文鸯砍!
事实上,这份记录只在《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出现过,在《三国志》和《晋书》中,压根就没有这样写过!《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撰写的,成书时距离三国已经过去了七八百年了,再过个两三百年,《三国演义》都出来了,这么长的时间,司马光怎么会知道当年的战场细节?要知道连《三国志》都没有这种细节描述啊!所以说本文认为,资治通鉴中关于文鸯一人破千军的描述,并不真实,太假了,本文还是更加相信三国志的记载!文鸯可以说是一代猛将,但绝对算不上是顶级猛将!
事实上,本文认为,真正的三国顶级猛将,乃是以下六位!其中魏、蜀各三位!
魏国的顶级猛将
张辽
说起张辽,最出名的战绩自然是是八百破十万,成功地守住合肥城了!当年孙权见曹操带主力去攻打汉中张鲁了,以为自己可以捡便宜了,于是率十万吴军进攻合肥。结果张辽不仅丝毫不怂,而且主动发起进攻,冲向了孙权的中军大营,一度将孙权军队打得丢盔弃甲!
《三国志》: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瞧瞧张辽这表现,直接先登冲阵,杀了数十个吴兵,斩两名吴将,把孙权都逼到山坡上,不敢下去了。面对张辽的挑衅,孙权不敢动,只能招呼手下围攻张辽,结果张辽左冲右突,吴军根本挡不住,而且张辽在杀出重围后,又重新杀了进来,将被困的魏军救了出来,简直就是视江东诸将于无物,太生猛了!此等冲锋陷阵的勇猛战绩,足以闪耀华夏!
除了这一次痛揍孙权,张辽在大破乌桓等其他作战中的表现也是非常生猛的,所以说,张辽被评为三国真正的顶级猛将,乃是实至名归!
许褚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许褚是曹操的护卫,确实是非常猛,但他再厉害也仅仅是个护卫而已,不能算为顶级猛将!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许褚在成为曹操的贴身护卫之前,人家也是要上场作战的,而且战绩非常猛!
《三国志》: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在征讨张绣的作战中,许褚身先士卒,带领手下先登,斩首万余人,这其实足以说明许褚的生猛了。再加上他曾拉着牛的尾巴行走百余步,曾吓得马超不敢动手,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证明,许褚乃是真正的顶级猛将!
典韦
史学家潘眉曾评价典韦雄武壮烈,不在张辽、许褚之下,这说明典韦乃是和张辽许褚一样的猛将。而史书上,我们从典韦的经历来看,他也确实生猛!典韦和许褚有点类似,他虽然被曹操选为护卫,但是仗打起来后,典韦也是要亲自上前线作战的,而且人家多次先登,屡立战功,令人惊叹!
《三国志》: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以典韦的勇猛来看,其实他在历史上的战绩原本可以更好,只不过他最终被曹操坑死在了宛城。然而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典韦也展现了他的勇猛,吓得敌军不敢近身!
《三国志》:韦双挟两贼击杀之,馀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
蜀汉的顶级猛将
关羽
说起三国顶级猛将,不得不提关羽,因为在整个正史中,临阵斩将,以一人之力改变战局之人非常少,而关羽就是其中之一!
《三国志》: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志对于关羽的白马之战,虽然只记述了这么几个字,但是大家从中其实可以读出非常多的信息!
首先,关羽击杀颜良,并非偷袭,而是直接冲过去,于万众之中击杀了颜良,也就是说,当时颜良身边是有护卫的,但是他们挡不住关羽的进攻!足见关羽有多猛!
其次,关羽在斩杀颜良后,颜良手下根本挡不住关羽,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主帅被杀,手下护卫都得陪葬,要是连主帅的头颅都拿不回来,这对于军队来说就是耻辱,很多人会被连坐,然而就是在如此拼命的情况下,颜良手下仍然挡不住关羽,这说明什么?说明关羽的勇猛,冠绝天下!
最后,我们经常说军队交战的胜负,不是靠个人武勇决定的,然而关羽此战,仅凭他一人,解了白马之围,这乃是超越常识的存在啊!
仅凭此战,关羽足以成为三国真正的顶级猛将!无论其他人如何不服气,如何诟病,都改变不了关羽乃真正顶级猛将的事实!
张飞
张飞和关羽一同被评为三国万人敌,这其实就足以证明他乃是真正的顶级猛将了!而且这个万人敌的评价,可不是蜀汉阵营的人评的,乃是曹操手下谋士评价的,足见张飞有多猛!据水断桥的故事,很多人以为是假的,然而正史中,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张飞就是这么猛!
马超
曹操曾对马超做出过如下评价,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试想一下,曹操是被马超逼到何种境地,才能说出这种话?如果说曹操的话还不足以证明马超的勇武,那么接下来《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则更为直接!
原文: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陈寿将马超和关羽张飞一起评价为刘备的爪牙,这其实就足以证明马超这个人的能力了,他乃是真正的顶级猛将!
结语
在本来看来,三国正史中,真正的顶级猛将分别有张辽、许褚、典韦、关羽、张飞、马超六人,当然了,除了这几人,其实还有不少人,只不过限于篇幅原因,没能展开描述!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当得起真正的顶级猛将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本文以正史记载为背景。说到猛将,必须突出两个方面:一是作战勇猛,个人能力突出,二是能带兵打仗,并且颇有战绩,光勇猛没能力,那是有勇无谋,谈不上猛将,比如李广,光能打仗,个人武力不突出,那是儒将,不是猛将,比如周瑜。
换句话说,猛将就是既能排兵布阵、带兵打仗,又能冲锋陷阵、亲手斩敌的将领。按这一标准来聊一聊三国正史上有哪些猛将?
第十三名:周泰
周泰是安徽凤台人,最初投靠孙策,跟随孙策一起讨伐过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周泰因为战功升为别部司马,后孙策让周泰跟随了孙权,宣城之战时,周泰与孙权在宣城遭到山贼的突袭,当时情况万分紧急,山贼的刀都砍到了孙权的马鞍上了,孙权手下士兵都慌了,只有周泰奋勇抵抗。
周泰
此战,周泰为了保护孙权身受十二处伤痕,可谓是伤痕累累,这都是靠勇猛换来的,周泰凭借战功一步步升为将领,孙策去世后,周泰又跟随孙权作战,在三征黄祖之战、赤壁之战、南郡之战中,周泰都立有战功。
濡须口之战,连朱然、徐盛等将领都要听从周泰的号令,这个地位不低了,孙权曾在众人面前解开周泰的衣服,露出了身体上的几十处伤痕,全都是在战斗中受伤的,可以说周泰就是在战争中的枪林箭雨中打出来的,全身伤痕代表了周泰的冲锋陷阵与勇猛善战,这就是一员猛将。
第十二名:庞德
庞德是甘肃天水人,最初是马腾的部将,马腾被曹操骗到邺城做官后,庞德就跟随了马超,早年跟随马超与郭援、高干的军队作战时,庞德在战场上亲手斩杀郭援,并将首级带了回来,要知道郭援可是敌方的一员主将,在战场上斩杀敌方将领首级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说庞德英勇善战。
庞德
庞德后来投靠了曹操,在襄樊之战时与关羽对抗,庞德面对三国第一名将关羽毫无畏惧,还想亲手杀了关羽,在作战中,庞德一箭射中了关羽的前额,让关羽对庞德甚为忌惮。最终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天气,用水军围攻庞德,庞德誓死不降,以弓箭来抵御关羽的军队,死战不降,最后被关羽手下俘虏,并宁死不屈。
作为在战场上亲手斩杀敌军大将的人,庞德就是勇猛善战的将领,这种事在整个三国都不超过五人,庞德能让关羽忌惮,说明他带兵打仗也是非常强的,所以也算一员猛将。
第十一名:麴义
麴义是凉州人,最初是冀州牧韩馥的部将,其手下有一支精锐的私兵,后来麴义背叛了韩馥投靠了袁绍,韩馥听说后,亲自率军讨伐麴义,结果被麴义打得大败,麴义帮助袁绍成为冀州牧,并打败了南匈奴的部队。
麴义勇猛善战,他最有名的一战就是界桥之战,当时麴义作为袁绍的先锋率先出战,麴义率领800名盾牌步兵伏地静卧,以身后的千张弩箭为掩护,弩箭之后则是袁绍的数万步兵,公孙瓒以五千骑兵为先锋发起冲锋,以数万步兵为后盾。
麴义
袁绍以麴义的800盾牌兵为先锋对抗公孙瓒的五千骑兵,要知道步兵对抗骑兵几乎没有胜算,而且数量还相差如此悬殊,但是这一战麴义打赢了,步兵大败步骑混合,还斩杀了公孙瓒手下的冀州刺史严纲,麴义一战成名,这可能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步兵击败骑兵的战役。
麴义是袁绍击败公孙瓒的重要功臣,史书记载麴义居功自傲,行为不轨,后来被袁绍所杀,王粲评价麴义精通羌人之间的打斗,其手下都是精锐的士卒,能征贯战,这两个评价说明了麴义既勇猛善战,又颇有战功,算是一员猛将。
第十名:太史慈
太史慈是山东龙口人,个人武艺高强,精通骑马射箭,箭法相当高明,不亚于吕布,太史慈早年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单枪匹马救援北海孔融,当时的黄巾军包围了孔融所在的北海国,太只慈一个人趁着黄巾军不注意溜进城内,与孔融商量好,然后又一个人想办法出城。
太史慈
太史慈耍了一个计谋,连续几天在城下故意射箭,等到敌人不防备的时候,突然骑马冲出黄巾军的包围,被追赶时还射杀了几天,这就是太史慈的艺高人胆大,他凭借自己熟练的弓马之术与超大的胆识,冲出城外向刘备求援,然后又带着刘备给的三千援军救援了北海。
太史慈具备了猛将的各种素质,个人能力突出,武艺高强,还能带兵打仗,太史慈后来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作战,在神亭,太史慈带着一个小卒遇到了孙策及其随从的13骑将领,太史慈毫不畏惧,与孙权单挑起来,注意这可是正史上的记载,真的是单挑,当时孙策夺走了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抢到了孙策的头盔。
太史慈后来被孙策俘虏,并投靠了孙策,为孙策立下很多功劳,太史慈招降了刘繇一万多士卒,又抵御了刘表骁勇善战的侄子刘磐,曹操还曾经给太史慈寄过当归,希望太史慈归降自己,可见太史慈当时的名声了,算得上是一员猛将。
第九名:典韦
典韦是河南商丘人,臂力过人,勇猛善战,能单手举起百余斤的牙门旗,年轻人为人报仇而杀人,提着仇人的首级在街上走,数百人不敢靠近,这是标准的猛人。
典韦
典韦后来成为夏侯的部将,因为作战勇猛、数有战功,而升为司马,濮阳之战,曹操与吕布作战,典韦等到敌人进到身前五步之内才动手,一个人用短戟击杀十余人,典韦因为勇猛善战后来成为曹操的亲卫。
宛城之战时,张绣投降了曹操又突然反叛,典韦为了曹操能成功脱身,带了十几个人挡住了张绣数千大军,典韦用长戟一击就打断了敌方十余支长矛,身受数十处创伤仍然死战不逃,还用双臂挟住两个敌人打死,战到精疲力尽、全军覆没。
典韦侧重于个人武力,虽然也能带兵打仗,但缺少带兵打仗的经典战役,也称得上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第八名:许褚
许褚是安徽亳州人,年轻时为了抵御黄巾军的侵袭,许褚联合数千族人成功抵御了万余黄巾军的围攻,很早就显示出独特的军事才能,在当地以勇猛著称,而且力气又大,能倒拖牛尾巴行走百余步,算得上是当时的一个有名的猛人。
许褚
许褚后来投靠了曹操,成为曹操的亲卫,虽然当着保镖队长的职务,但是许褚经常上战场作战,参与了曹操早年的很多战争,比如讨伐张绣之战、官渡之战、讨伐马超之战等等,许褚在战争中立了很多战功,依靠斩敌首级升为校尉一职。
曹操进军关中时,绕过潼关从他处渡河,曹操带着许褚及数百手下亲自断后,结果遇到了马超率领万余人的进攻,许褚当机立断,一人举起马鞍挡箭,一人划船,以一人之力协助曹操脱离困境,当曹操与马超单独见面时,作为护卫的许褚紧紧跟随,马超原本想劫持曹操的,但看到许褚就不敢动手了。
在曹操打败马超的战争中,许褚亲自上战场,亲手斩敌,又因功升官,许褚就是这样的猛将,既能上战场斩敌,又能带兵打仗,妥妥地猛将。
第七名:乐进
乐进是河南清丰人,是个被埋没的猛将,史书记载乐进身材短小,但这并不影响乐进的勇猛,乐进最厉害的就是先登之功,所谓的先登之功就是第一个攻入敌人城墙,或者第一个冲入敌阵的人,冲在军队的最前面,是战争中最危险的,而乐进就是这样一员猛将,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乐进
乐进跟随曹操讨伐吕布、张超、桥蕤时,都有先登之功,在南皮之战中,乐进也有先登之功,第一个冲在前面的将领,一定是勇猛善战并且伤痕累累的人,如果你以为乐进只有先登之功那就错了,乐进还有斩将之功。
在官渡之战中,乐进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这个淳于琼还是当年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在黎阳之战中,乐进斩杀袁尚大将严敬,又先登又能在战场上斩杀敌方大将,这份功劳与勇猛放在整个三国,都没有几人可比的。
乐进还在青泥之战中率军击退过关羽,与文聘一起在寻口之战中打败关羽,在合肥之战中,乐进负责守城,与张辽、李典一起打败了来犯的孙权,典韦、许褚侧重于护卫曹操,而乐进则专门是行军打仗的将军,位列五子良将之一,从乐进的种种记载来看,他就是一员标准的猛将。
第六名:张辽
张辽是山西朔州人,最初是丁原部,后跟随吕布一起投靠董卓,董卓被杀后,跟随吕布,吕布被杀后,张辽投靠曹操,自此开始了辉煌的一生。
张辽
张辽一生有两场战役最为出名,一是白狼山之战斩乌桓单于蹋顿,二是合肥之战八百精兵破孙权十万大军。白狼山之战体现了张辽敏锐的观察力,趁敌人立足未稳,立即发动攻击,当时张辽是此战的前敌指挥,虽然在人数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张辽凭借骁勇善战与超强的胆识,将乌桓首领斩杀,这一战张辽是主功。
合肥之战不仅体现了张辽独特的眼光,而且还体现了张辽勇猛的个人武力,他趁孙权大军尚未完全集结,率领手下八百勇士闯入孙权大营,一通砍杀,严重打击了孙权大军的士气,在人数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孙权手下将士尽然还有人逃走,这就是张辽所表现的勇气让敌人的士气崩溃。
张辽既有勇,又有谋,既能带兵打仗,又懂军事谋略,还能亲自上战场斩敌,简直是全能的猛将。
第五名:马超
马超是陕西兴平人,是马腾的儿子,也是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马超年轻的时候就在军中历练,有健勇之称,并多次率军作战,马超一生最重要的战争就是与曹操的战争,马超与关中军阀一起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马超在黄河渡口差一点就杀死了曹操。
马超
马超在战场上还要劫持曹操,因为许褚的存在而不敢动手,曹操鉴于马超的实力强大,利用离间计打败了马超,马超失败后,并没有放弃,第二年卷土重来,攻占了凉州治所冀城,在战争中,马超与忠于曹操的军队作战,杨阜与宗祖昆弟七人来围攻马超,都被马超杀死,杨阜身负五处重伤仍然死战,可见马超的个人武力是非常高强的,一个独斗多人,这可不是小说,是正史中记载的。
光凭借这一点,就能证明马超的勇猛过人了,马超还一直带兵作战,要不是他的对手是曹操,想打败马超也那么容易了,马超就是标准的猛将。
第四名:孙策
孙策是杭州富阳人,孙坚的长子,17岁时父亲去世,孙策就承担起家族的重任,2年之后就开始向袁术讨要父亲生前的旧部一起报仇与创业,20岁时,孙策就集结了一批人开始渡过长江到江东创业,仅仅6年的时间,就打下了江东六郡。
孙策
孙策创业时,除了父亲的旧部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支持,完全要靠自己打拼,是非常艰难的,孙策先后亲自率军打败了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山贼严白虎、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整个江东一带,孙策所向无敌、攻无不克。
就连太史慈也被孙策俘虏,在正史上明确记载了孙策与太史慈的单挑,两人不分胜负,在后来的战争中,孙策俘虏了太史慈,连太史慈这样的猛将,孙策都能打得难解难分,说明孙策本人的武艺是非常不错的,带兵打仗就更加没有问题,战绩摆在那里,三个没几人能超过孙策的战绩,所以孙策就是一员猛将。
第三名:孙坚
孙坚是杭州富阳人,孙策的父亲,三国前期最厉害的将领之一,孙坚的一生完全是靠军功慢慢爬上来的,孙坚17岁就敢一个人拿把刀抓贼,后来因为平定当地的叛乱而做了官,孙坚参与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是名将朱的部将。
孙坚
孙坚还参与了平定边章、韩遂的叛乱,以及长沙人区星的反叛,董卓作乱时,孙坚率军讨伐,他是唯一独自率军作战打败董卓的人,连曹操都不能打败当时的董卓,但是孙坚可以,孙坚两次打败吕布,一次打败董卓,还在战场上杀死了都督华雄,并第一个攻入洛阳城。
孙坚打仗不仅有战绩,还特别勇猛,在与黄巾军的作战中,他单骑深入敌后,受伤落马,以顽强的意志同敌人作战,在与刘表部将作战中,孙坚身中流箭而死,如果不是冲在最前面,也不会中箭而死,孙坚就是一员猛将。
第二名:张飞
张飞是河北保定人,三国时期只有两个公认的万人敌,张飞是其中之一,万人敌这个名头千万不能小看,第一个万人敌是项羽,项羽不仅仅是作战勇猛,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突出,张飞能得到这个评价,与他个人能力与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
张飞
魏晋南北朝时期,用来形容武将勇猛,就说他和关羽、张飞一样,成为勇猛的代名词,在当阳桥一战,张飞带了十几个骑兵,阻挡了曹操数千追兵,曹军不敢上前挑战张飞,这可不是小说,是史书明确记载的。
张是曹魏的名将,但跟张飞一比就差远了,宕渠之战中,张飞把张打得全军覆没,这是张一生唯一的一次大败,名将的失败铸就了张飞的勇猛善战,所以当时的人才称张飞为万人敌,此外还有勇冠三军、熊虎之将的评价,张飞就是妥妥的一员猛将。
第一名:关羽
关羽是山西运城人,也是三国第一名将,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曹魏朝堂评价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当年程昱、郭嘉评价关羽是万人敌,刘晔评价关羽是勇冠三军,周瑜评价关羽是熊虎之将,论勇猛,三国没人能比得上关羽,论战绩与名声,三国比关羽强的人也廖廖无几。
白马之战,关羽与张辽同为曹操的先锋一起攻打颜良,关羽冲向颜良中军,直接把颜良杀死,然后下马拔出佩剑割了颜良首级,作为袁军的先锋大将,颜良是白马之战的主将,主将一般不会轻易上战场,而且主将是有很多卫兵保护的,关羽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斩杀颜良,这不是偷袭,也不是计谋,就是面对面直接的斩杀,是三国战场上唯一亲手斩杀敌军主将的侄子,注意是亲手斩杀。
关羽
这就相当于在战场上取敌将首级,在真实的战场中,斩杀敌将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斩杀敌方主将,整个三国有几个做到了,关键这还不是关羽的特长,关羽在襄樊之战前期的表现是三国武将的巅峰,这就是威震华夏。
关羽以荆州地方军北伐,打败了曹魏的边城守将襄阳太守吕常、汝南太守满宠,还打败了曹魏的征南将军曹仁,这相当于曹魏的边防军司令,还俘虏了曹魏的左将军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于禁的左将军相当于曹魏的卫戌司令,一次性俘虏了三万精锐曹军,这在曹操创业以来,还没有遇到过的重大失败。
关羽的战绩让曹操产生了迁都的念头,逼得曹操调到了半个曹魏的军事力量来对付关羽,也让曹操头一次感受到如临大敌,这是关羽威震华夏的影响。
斩颜良是关羽的个人勇猛、骁勇善战,威震华夏是关羽军事才能的体现,合在一起,关羽就是三国第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