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4/1/20 12:14:48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历史上有完璧归赵的故事吗?

首先说明:【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后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还给别人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主

绿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集解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索隐周礼大行人别九宾,谓九服之宾客也。列士传云设九牢也。正义刘伯庄云:“九宾者,周王备之礼,天子临轩,九服同会。秦、赵何得九宾?但亦陈设车辂文物耳。”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索隐广成是传舍之名。传音张恋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知

松杈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索隐音希。乃惊而怒之辞也。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俗话说“东山再起”,但“东山”指的是哪座山?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东山再起”,指的是晋.谢安(安石)初为佐著作郎,因病辞官,隐居东山。朝廷屡诏不仕,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年四十出为恒温司马,迁中书令,官至司徒。后因以东山起为隐士出仕的典故。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三八.《暮秋……呈苏涣侍御》有:“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诗。(俗话

  • 大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怎样一个人,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晚年的胡雪岩非常凄惨,众多妻妾都抛弃了他,唯有一个,就是那位不肯随众人离去的九姨太成为他最后的伴侣。当年,胡雪岩的妻妾们都被遣散以后,只剩她从豪华的胡宅搬出来,这个九姨太依旧像往常一样陪伴着胡雪岩,她没有因为胡雪岩以前有钱就服侍得很好,现在没有钱了,就随便一点儿或者瞧不起他。她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什么

  • 脑洞历史:假如胡雪岩跟随的是李鸿章,会有多大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跟随李鸿章,胡雪岩将不会完成民族资本家的转变,始终只是一个官僚资本家。同样有了胡雪岩的财力支持,北洋海军或许就能向福建船政学堂一样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建立自己的输血功能。说不定就能改变甲午战争的结局。没有作为,充其量是一个小跟班,历史上也就没有留下胡雪岩这个名字了。其原因,是李鸿章需家族控制商业,

  • 求古今中外人物好学、勤学的故事(字数最少3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悬梁刺骨: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

  • 一代商圣胡雪岩是如何发家的?为何最后破产沦落?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胡雪岩做生意讲究诚信,真不二价,货真价实,正是由于胡雪岩的诚信立本,在清末乱世的那个年代,为胡雪岩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因此财源滚滚,为胡岩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为商之人,切忌参与政治,不幸的是胡雪岩被卷入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斗争的漩涡。李鸿章发现了左宗棠每次征战总能胜利归来,后面原来是有胡雪岩在背后的财力支

  • 胡雪岩的生平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幼时家贫,稍长,由人荐往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后在王有龄的帮助下乃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王有龄,字英九,号雪轩,福建侯官

  • 谁无虎落平原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是谁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作者是:佚龙全文是这样的:龙在沙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得势狸猫凶似虎,落配凤凰不如鸡.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如日东山能在起,大鹏展翅恨天低。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山再起时.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长江水倒流.有朝一日凤巢,必让长城永不倒.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

  • 邯郸,这两个字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 康熙怎么收复的台湾?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康熙收复台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康熙初年的政治形势康熙幼年即位,他所继承的是一个饱经战火、经济凋零、国弱民贫、群雄逐鹿、四分五裂的国家基业。康熙逐渐成年,首先擒拿鳌拜,夺取权力,消除了朝廷内部的隐忧,随即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南方三藩,经过八年苦战,平定了吴三桂等三藩叛乱,趁

  • 胡雪岩的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清末政商界的一个传奇。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中事业崛起、形成近代中国金融事业中的一个异数,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功业,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史迹,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挂的,胡雪岩一人而已。年轻时的胡雪岩慷慨任侠、却又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