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西哲学的基本内容分别是哪些

中西哲学的基本内容分别是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4/1/24 8:13:21

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真谛论、方法论等。近现代以来,哲学基本内容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真谛论和本体论基本问题已被消解。另外,就哲学研究的分支而言,则可以分为:道德哲学(伦理学)、语言哲学、艺术哲学(美学)、法哲学、宗教哲学、科学哲学、生命哲学等。哲学的流派则有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等。

中西方化的差异

第一、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发展变化等。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第二、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

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国姓氏先是宗姓、辈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西方国家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后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又如: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从大到小依次为序,地址则是按省、市、县到门牌号码排序,突出的是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西方人则与中国人的顺序表达恰好相反,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可见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意识结构中,从整体出发的综合观占突出地位,而这种整体综合观在考察事物时,通忽略细节和成分分析,往往提供的是关于对象模糊整体的图景。

二、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着眼点与执著不同

杜维民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关注的对象是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关心的核心问题,人们立足于现实人生,所以政治伦理学相当发达。而西方文化较多关注的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希腊注重的中心问题,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中国的哲学无论儒、道、佛学都是一种人生哲学。儒学求作为,道学求长生,佛学求悟觉。儒学以孔子思想为正宗,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何者为“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可见是怎样做人的学问,兴趣在阐发君臣、父子等一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修身养性的目的即实现自己的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纯科学的研究及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成为多数人不屑选择的行为和兴趣。

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有着自己的执著。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天人合一”,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中国文化的根深植于大地之中,中国文化自始即重农,“四民之中,士之下即为农”、“民以食为天”即缘由于此。道家思想更是要人们对人生留恋和在大自然中寻求到生命慰籍的杰作。

西方古代科学寓于对自然的探索之中,因此西方很早就出现了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得这样一些名垂千古的专业科学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认为天人处于对立的斗争状态,因而产生了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对自然的态度,即人应征服、控制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把自然看成敌对力量。荷马史诗纯以海外遇险、征服自然为题材,他们的游戏都是在大自然的风浪中锻炼成长的人物。西方人也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首先关注的不是伦理而是竞争,因而出现了“优胜劣汰”的规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惠施和公孙龙哲学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相同点:惠施与公孙龙齐名,均为战国时候的名家,为“名家”的两大著名代表。均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的关系的研究。不同点:惠施属名家合同异派,公孙龙属名家离坚白派,两种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惠施“合同异”(世界同质异构二元论),解构世界本是同源公孙龙“离坚白”(完全否

  • 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文化中的五行指的是水、火、金、木、土。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火、金、木、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

  • 古代典籍中有哲理的话 可以用到作文中的。越多越好 比如礼记 道德经什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托富勒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好花盛开,就该尽先

  • 揠苗助长典故的哲学原理及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原理:事物运动自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惩罚。意义: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 太一的西方古代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西方古代哲学中,太一(theone)意谓单一、独一、没有界限、没有区分、自身浑然为一。古罗马帝国时期新柏拉图学派哲学家普罗提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太一产生出来的。太一是绝对超然的神,是一切存在物的源泉和最终原则。它绝对超出一切思想和存在之上,不能用任何物质的或思想的属性来说明它。太一是绝对的一,它

  • 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东西方企业管理有什么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大致说来,东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方宣扬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性张扬;东方讲究人际关系,西方推崇科学思想;东方重伦理,西方尚法制;东方管理意在引导,

  • 中国古时有三不朽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举个例子说明。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谈到中西文化的诸多差异,其实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食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无论再烹调技法上,还是在进餐方式上,都大相径庭。再烹调技法上,中国人利用煎、煮、蒸、炸、炒等各种方法,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而西方人的烹饪方法较之中国人则简单很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

  • 造成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的形式逻辑主要是基于数学式的形而上学(凭空的推理),而中国的逻辑是基于一种实用的功利思想,用来辩论和揣摩他人的意图,进一步说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西方人对逻辑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获得真理,而中国对逻辑的研究则主要以实用为目的。西方形式逻辑的特征就是必须遵循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而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