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试述中西文化的渊源与差异

试述中西文化的渊源与差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51 更新时间:2024/2/25 13:41:16

中国化有许多不同的源流传统,但自中国秦汉文化以来,基本上是循着一种主体文化儒家文化发展下来的。儒家文化强调自我的节制、忠孝责任等等,这些都造成了中国人中庸的文化传统。西方文化的主要传统则是早期的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希腊文化带有一种和谐的特点,它力求达到一种和谐。中期的基督教时代,它追求功利、物欲,它导致了世俗的发展帝国的膨胀、繁荣和法律的健全。近代西方文化又出现“三”合一,它既有希腊的那种对人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又有罗马的那种对功利的往,同时又有基督教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主义的向往。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在现象上的种种差异都可以归结为最本质的一点:中国人重道义,重感情;西方人重功效,重理智。中国人的整体观念比较重,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自我价值和个人利益。

马克思中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有什么区别

马克思并没有赋自己的哲学一个具体的名称,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不同场合把自己的哲学学说称之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将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都称之为“旧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相对于旧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它既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但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荀子的哲学体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即先后形成了八个派系。八儒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有两派:一派是孟氏之儒,代表人物是孟子;一派是孙氏之儒,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古代“荀”“孙”字音相通,所以荀卿也称孙卿。“孙氏之儒”

  • 我国古代有哪些酒具?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

  • 我国古代是如何酿酒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

  •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千乘之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经历奴隶社会时期,直到封建社会初期,战争是各个部落、王国必须要经历的痛苦过程。当时的作战模式主要是以车战为主,用马牵的兵车是当时最有威力的战斗工具。战车车厢是方型的,三名兵士站在这个方型的狭小空间里。左边的士兵手执弓箭,负责远射和指挥;右边的士兵手持戈矛,负责近距离的刺杀;中间的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哲学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由于攻击的原因,人类先造出了矛,由于人类还需要防御被攻击,同时造出了盾,反之,也是成立的。所以,无论是先攻击还是先防守,矛和盾需要是同等重要的。在人们检验矛和盾谁占优势时,发生了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的想法,既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衍伸,发现万事万物都是存在这个原

  • 如何理解哲学中矛盾这一概念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叫斗争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粗略的说,矛盾是在两个或陈

  • 中国的哲学是什么?有些西方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对此你怎么看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叫哲学,世界观学说,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爱智慧或求智慧。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文介绍到中国。而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者追求智慧之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词“哲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其历史久远。

  • 关于哲学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典故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汉语成语,读音为yīndìzhìyí,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2、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shìqiúshì,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

  • 哲学中,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发展,怎么解释,最好有例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举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靠两大基本矛盾推动的。这两大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再多加一条,人的一生,是衰老与抗衰老的矛盾,年青是生长的速度超过衰老的速度,年老时,是衰老的速度超过了抗衰老的速度,最后衰老一统天下,人也就欧了。其实你再联想一下,不仅是

  • 哲学 请大家说说自己对矛盾的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是马克思基于辩证法提出的一个范畴,其实就是他的本体论。他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普遍联系,永恒运动,对立统一)来解释世界,发现任何事物都具有内部的对立统一性,由此他想象这个对立统一就是宇宙的根本大法,就是世界的本质,他把这个对立统一叫做矛盾。他的意思就是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