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代哲学最厉害的就是易经。易分为三个部分:不易、变易、简易。说起来比较简单,深入理解还是有难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互动平衡。乾坤兑艮巽离坎震。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衍生六十四卦。从自然现象解释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博大精深啊。
中华古代的哲学就是道,太极,阴阳,三才。道生一,一就是太极。一生二,二就是两仪,两仪就是阴阳。二生三,就是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这就是中华哲学的核心。
孔子对“变”持何种态度?对教育创新有何启发意义?
谢谢邀请!孔子认为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事业是有一定的启示的。这就是说,社会在发展变化,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以前教学内容很少有物理化学代数几何,现在和汉语言文学并列,变为主科了!社会发展出现新知识,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和时代同步!
谢谢您的邀请。关于这个问题,因本人不是教育工作者,理解不深,只能凭感觉试着说点浅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一生,一直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是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虚心好学。他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足,是知也(《为政》)。强调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提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是孔子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旧格局,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所倡导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述而》),就是要求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四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善于学习和思考,不断用所学、所思的知识武装自已,丰富提高自己。
五是强调处理好学习与践行的关系。他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只说不做是可耻的。
总之,孔子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现在的教育改革,依然需要用孔子当年办教育的精神去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