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的好,哲学是相通的.事实上哲学是生活的抽象,所以应该说哲学是反映本质的东西而不是本质的东西.如果说对中国哲学对世界的贡献,打个比方,有人生火,有人煮饭,还有人洗菜炒菜,大家贡献都很大.就LZ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划分成东西方哲学,这是两个派系,中国的哲学是东方哲学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集大成者,就目前来看,东方哲学正逐渐被西方哲学同化.显然古代的中国哲学影响力有一定的局限,这是地域的局限也是思想的局限,但我并不是说二者孰优孰劣,我个人认为东方哲学思想是人类的终极,最终还是要回归.
庄子以匠石运斤成风的寓言所表明的事啥
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重要典籍《南华经》又称,匠石运斤成风表明的是多练技能熟能生巧,与‘游刃有余’之庖丁解牛异曲同工。庄周云:人有修者,而今乃恒;恒者天助,大道酬勤。此之谓也
《天工开物》的新哲学思想是什么思想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还是信息的应用思想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叔本华哲学的“个体化原理”是什么意思?
“意志作为自在之物是完全不同于它的现象的,是完全不具现象的一切形式的。只有在意志出现为现象时,它才进入这些形式;所以形式只和它的客体性有关,对于它自己本身则是不相干的。一切表象的最普遍的形式,客体对于主体这一形式就已经和它无关;至于次于这一级的,一切那些在根据律中有其共同表现的形式,那就更加不与它相干了。属于这些次一级的形式的,如众所周知,还有时间和空间,以及唯有由于时间、空间而存在而成为可能的杂多性。就最后这一点说,我将借用古经院哲学的一个术语,把时间和空间叫做个体化原理,这是我要请求读者一劳永逸把它记住的。原来唯有时间和空间才是本质上,概念上既相同而又是一的[东西毕竟要借以显现为差别,为杂多性,为互相并列,互相继起的东西。”以上是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对个体化原理的解释。个人的理解是,意志是内在本质的东西,它无法被直接观察到,而只能通过表象展现出来,也就是通过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展现出来。人们总是被个体的杂多性所迷惑,看到现象一会是这样一会是那样,而无法触及自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