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便以典型的“无我”方式创作,作者冷静地站在人物与事件的背后,让人物自己走自己的生活之路,似乎从不干预;而雨果的小说,如《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则更偏于“有我”。作者时时介入人物形象与事件发展中,有时甚至直接插入故事中叙述,其作品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作者“我”的存在,流露出较强的思想倾向,以此来作用于读者。
儒家思想对古代统治者产生了哪些影响,浅谈《论语》的两面性?
谈论《论语》两面性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的人。
“文”字的甲骨文写法上面是女人分开两腿的形象,下面是男女交媾的形象。合在一起用文字学语言来讲述就是:示爱求交配发出之信息是“文”字之范式。
化字的甲骨文写法是一个正人与一个倒人的组合。人是倒着生出来的。正人倒人合在一起用文字学语言来讲述就是:人生人的宪象是化字之范式。
文化即是信息导向背后引起的变化。
论语或者儒家思想都只是一种信息。就如我们走路时遇见的石头。如果被石头绊脚了,是石头有坏的一面吗?还是自己不长眼睛?如果用石头垫脚过了个坑,是石头有好的一面呢?还是自己动脑了?
我是说,长眼睛的人与不长眼的人是有区别的,动脑子的与不动脑子的是有区别的。却不关石头什么事。明白了这个道理,算是看见文化的门了。
猪看到金子与看到石头是没有分别的。普通人看见石头堆里有金子,大概会捡走金子而漠视石头。而有文化的人却能用石头修路、架桥、建房、、、让石头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在无知人眼里,古人的思想啥也不是,而在知者眼里,那是一个宝库,等你来挖掘。
儒家思想不是为统治者而产生的。只不过是统治者用了儒家思想而已。就如钱。小偷强盗的目标都是为了钱。钱是罪恶之源吗?你不用钱吗?罪恶的是人,不是钱。你打工挣钱不是在犯罪。
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仁义。仁义即仁爱与担当。仁义是普世价值。自由与民主不是普世价值。绝对的个人自由一定是社会的祸害。治国是专业活,并不是随便选一个人就能管理国家的。
《论语》记录的中国最早教育家的语录。我们不说《论语》究竟如何,但至少能让我们了解古人是怎么进行启蒙教育的。有没有帮助,那都是个人的事。关键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自己想得到什么。
阴阳相爱是人字之范式。人生在世就是追求自己的仁爱。无论你读不读论语。你都会去追逐自己的仁爱。但是如果你读了论语能使你更加明白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做一个人们需要的人是一种荣耀。
为自己爱的与爱自己的去担当责任,奉献自己是人生无上光荣。
这是儒家思想,这是《论语》背后的导向。至于能不能化你,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的思想为什么有两面性?
不知你说的两面性是什么意思?也许是说对一件事情,会有两方面的看法。这是由于人总是趋利避害,万事万物都是复合的,对人利害两面同时存在时,好比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就会又喜欢又不敢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