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的内容如何分类的问题,自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的分类。当时哲学包括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四,附,工具学科:逻辑学。2,古希腊晚期的斯多葛派的分类。一,逻辑学;二,物理学;三,伦理学。这三部分内容的范围都比现在的这几个词所指的范围要广。他把整个哲学比喻为田地,逻辑学是这块田地的围墙;物理学,也就是自然哲学,是田里的土壤;伦理学是田里长成的果实。这个三分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哲学派别,特别是柏拉图的哲学:古希腊最早的依奥尼亚派已经创立了自然哲学,相当于斯多葛派所说的物理学的内容;苏格拉底创立的道德哲学,也就是伦理学;柏拉图吸收前人的思想,又加上了思辨的或逻辑的哲学,即古代哲学家所称的辩证法,相当于斯多葛派所说的逻辑学的内容。柏拉图虽然没有明白把哲学分为以上三类,但他的思想和著作,却命明显的可以按照这种三分法来划分。3,中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分类。只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三类学科之一的理论学科把哲学分为物理学,数学和神学(形而上学)三部分。4,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迪卡尔将哲学分为三类,较多继承了斯多葛派的观点。一,形而上学,他把它比喻为大树的树根;二,物理学,这是树干;三,包括伦理学在内的各门具体学科,是树枝。5,德国近代哲学家沃尔夫的分类,它的分类法在后世有很大影响。一,理论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神学。二,实践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导论:逻辑学)6,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分类,基本继承了斯多葛派的三分法。一,逻辑学,不是形式逻辑,而是与形而上学合流的逻辑学;二,自然哲学;三,精神哲学。7,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分类:一,理论哲学:美学,逻辑学;二,实践哲学:经济学,伦理学。8,西方哲学史上普遍流行的分类法:第一部分,本体论(包括或者不包括宇宙论),关于存在本性的问题从本体性质上分:唯心论,唯物论,中立论,合一论等;从本体数量上分: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从宇宙起源,生成的问题分:机械论或决定论,目的论。第二部分,认识论,关于人类知识来源,能力范围,限度和真伪标准的研究。从认知能力分:独断论,怀疑论,实证论;或者分为:可知论,不可知论;从知识的来源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批判主义;从知识的真伪标准来分:反映论,融贯说,实用说等。第三部分,价值论。包括伦理学,美学。总的来说分唯物和唯心而在这两者中又分出很多类
更多文章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怎样在广告中体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我不敢分析天人合一的涵义,因为这个2113问题好难答,中国古代曾经多少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细考过5261,数也数不清~虽然你讲4102的是现代广告,但是我想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在各个方面的涵义是共通的,1653也就是说你应该首先从哲学角度弄清什么是天人合一版,再引申出来。对于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我在这里推荐你
铁杵成针,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完璧归赵,手不释卷,三顾茅庐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铁杵成针是唐朝诗人李白。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望梅止渴是东汉末年的曹操。完璧归赵是战国时赵国蔺相如。手不释卷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刘备和诸葛亮。是大功不假,蔺相如完璧归赵,所立之功己远远超出和氏璧自身的价值。话说秦王让玉匠治玉时,得知赵国有一宝玉,名为和氏璧。玉匠
《完璧归赵》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完是完整的意思,璧指和氏璧,归是归还的意思,赵指战国时期的赵国。完璧归赵合起来就是: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归还赵国。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涉及到一个人和一块宝玉和氏璧。和氏璧的来历相传和氏璧最早是来自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未经加工的璞玉,璞是
毛遂自荐,四面楚歌,门庭若市,讲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
经典哲学语录和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柏拉图“善是知识和真理的起因”“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正义和美怎样才是善,他就没有足够的资格做正义和美的捍卫者”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只有哲学才最神圣”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休漠:“我们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就是知觉”“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理性是冷漠尔超脱的,因此不是行动的动
求哲学名言原文和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通悦)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5、子曰:“君子不重,则
成语“完璧归赵”一词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成语“完璧归赵”,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指的是“和氏璧”。先了解一下这块值15个城池的贵重的“和氏璧”和氏璧,是一块璞玉。是被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的。故称为和氏璧。和氏,是《韩非子.和氏》中的人物,亦称卞和,是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工来辨识,玉工认为就
国内哪些商业精英的传记值得阅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推荐5本:第一本:万达哲学万达董事长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哲学,解密万达致胜DNA26年经营真经,60载人生智慧,字字都是干货。第二本:创京东这是刘强东和京东人向外界系统地阐述这10多年的成败得失和发展逻辑,从京东的偶然触网,到毅然转型,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讲述京东如何持续保持创业的激情。第三本:
你见过有谁把24史读完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有谁在你面前说,他读完了24史,你最好别信。迄今为止,我认识的一些真正的读书人,我还没见过谁能把24史读完的,除非他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那样的史学大家、饱学之士,终生把研读24史作为职业的学者。即使如张舜徽那样的大家,他自己也认为,读24史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张教授在《自强不息,壮心不
破釜沉舟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有何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破釜沉舟”是成语故事。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来自于秦末时期项羽亲身经历的事,也是项羽最著名的战役巨鹿之战时,采取的作战策略。公元前208年,秦军大将章邯汇合王离攻打赵国。赵王歇在张耳陈余的保护下逃跑至巨鹿城,不料被秦军围困。赵王只好派人找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派刘邦出兵攻打咸阳,派宋义,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