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人物你能分得开吗?

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人物你能分得开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02 更新时间:2024/1/21 1:53:05

感谢您的邀请,回答“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人物你能分得开吗?”的问题,我的观点和回答是: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的人物是能够分开的,也必须是分开的。我们不应该把《三国演义》的人物当做历史人物来对待的。毕竟演义就是演义,它与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是有差别的。正因为是演义,所以说《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与真正的历史人物是有差别的,是可以分开的。

《三国演义》这部书对曹操的描写是不公正的,可谓黑化严重。曹操本是一代奸雄,但在人们印象中却是个奸臣,曹操从一代乱世奸雄成了白脸奸相的乱臣贼子,受到老百姓的厌恶和文人的口诛笔伐。这就是《三国演义》与真实的曹操的区别所在。其实,曹操的文学造诣极深,几乎他的诗歌都是经典。曹操率兵打仗可谓是出神入化,他诠释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用兵之道。后人诟病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了人家还这么理直气壮。可史实上,曹操只是说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本是就事论事,但是因为加了寥寥几个字,就将曹操推进了万丈深渊。而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太片面,那并不是曹操的想法。曹操的谋士献计,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敌方势力为了把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才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没有曹操,东汉亡得会更早,曹操早期是汉室忠臣,只不过后来他的野心膨胀,也理所当然。汉室气数已尽,必须有人来开创一个新的王朝。曹操代表了寒门庶族打压士族,欲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却被愚忠迂腐的儒生写成奸佞。可悲可叹可惜,但曹操依旧是曹操,是那个胸有韬略、颇有王者之气的曹操。过了千年万年,他依旧是曹操。

所以说,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人物是能分开的。

谢谢邀请!

要想分清《三国演义》与历史人物,最好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都读一下《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三国志》是历史传记。

文学作品的着眼点在人物,历史传记看重的是事实。

举例说明:

关羽的“成名战”是“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侯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有一首赞诗:

威震乾坤第一功,

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杯施英勇,

酒尚温时斩华雄。

有这么一首“后人”作的诗歌为证,关羽“温酒斩华雄”似乎是真得了!

但在史书《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却找不到关于这件事的蛛丝马迹。

莫非“斩华雄”这事儿是假的?!

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有这么一句话:“……坚……会战于阳人,大破(董)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原来,正史中斩华雄的人,却是在《演义》中被华雄杀得一败涂地的孙坚

那为什么把孙坚的功劳给了关羽呢?

那是为了塑造一个英勇善战的关二爷的形象!

当然,《三国演义》中,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所以,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七虚三实”,这种说法并不过分!

黎元洪为什么被民国官场称为“活菩萨”?

黎元洪(1864~1928),民初著名的人物,他和孙中山、黄兴、袁世凯并称“民初四巨头”。

他曾在10年间两任总统,三任副总统,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他在官场上还有个外号叫做“活菩萨”。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外号和他的性格、行为有关,黎元洪的“活菩萨”这个外号可谓名副其实。

大家都知道菩萨以普度众生为怀,心善面慈,不得罪任何人,还别说,黎元洪在官场上像极了菩萨。

(黎元洪)

黎元洪在20岁时考入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由于他有些文化,5年后被派往海军服役。

1894年黎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在战斗中,他所在的舰船被日寇击沉,黎在海上漂流了十几个小时被渔民救起,也许是菩萨显灵,黎元洪大难不死。

有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随后黎投奔了张之洞,深受器重。

1906年,也就是在黎元洪42岁时,由于清军改制,黎元洪出任湖北新军第21军协统。

转眼5年过去了,到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是民国建立的始发点。原来武昌新军工程营一部分激进青年,在革命党的领导下率先起义,其他新军士兵纷纷响应,一夜之间,武昌光复。

武昌起义是打响推翻清朝的第一枪,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武昌起义)

经过一夜激战的革命士兵,聚集在武昌市阅马场湖北咨议局开会,决定推举新都督。

鉴于革命士兵中文化程度很低,不足以担此要职,于是有人就想到了黎元洪。

为什么是黎元洪呢?

首先黎元洪有文化,为人和善,尤其对文人很好,革命军中都是一些年轻的文化青年,因此对黎有好感

再就是黎本人是湖北人,如果他出任武昌都督,对清朝打击是巨大的,对当地的军政人士有一定的号召力。

鉴于种种原因,黎元洪成了武昌都督的不二人选。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黎元洪其实和革命军并没有联系,也没有倾向革命的思想,因此当士兵代表传达了要让他当都督的决定时,据说黎元洪吓得钻到床底下,说什么也不出任总督,是士兵代表用枪逼着他上任的。

其实仔细想来也是,当时的天下还是清朝的天下,黎元洪出任光复后的武昌都督,岂不成了清政府要打的出头鸟?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利好革命军,黎元洪这才摆脱了恐惧,表态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

大家看到了吧?民初杰出的人物比比皆是,黎元洪既不是激进分子,也不是革命军中人,但是机缘巧合却成了首义都督。

不说别人,当时黄兴的威望和成就在革命军中要远远大于黎元洪,可是却被黎抢了风头,由此可见,上天还是青睐黎元洪的。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应该知道了,袁世凯两面三刀威逼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1912年12月12日清朝灭亡,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被袁认命为副总统。

(黎元洪)

当初黎不想就任副总统,因为他知道袁世凯的为人。

由于黎是首义都督,这有标志性的意义,袁世凯为了装点门面,命段祺瑞接替湖北都督,逼着黎离开湖北来到北京上任。

从此以后,黎元洪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

原来宋教人想实行总理内阁制度,也就是说要限制总统的权利,因此和袁世凯产生了矛盾,于是袁世凯派人杀了宋教仁。

孙中山一怒之下发动了第二次革命,结果被袁世凯打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当时黎元洪反对孙中山革命,想让孙中山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孙中山)

当袁世凯正式出任民国第一任总统时,黎元洪由于没有跟随孙中山革命,再一次被袁世凯任命为副总统。

到后来袁世凯想称帝,于是征求黎的意见,黎反对袁世凯称帝,说“我们好不容易推翻了清朝,如果再复辟怎么能对得起武昌起义的烈士呢?”

从此袁世凯不再征求黎的意见,许多人劝黎元洪顺应袁,黎元洪说:“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就一头撞死在这柱子上”。

事实是黎虽然反对袁世凯称帝,但是他不会像云南蔡锷一样起兵反对,再者说了,黎此时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他也没能力起兵。而袁世凯恰恰看中的就是他这种空头名声,对自己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危险。

这也是黎元洪为什么是官场活菩萨的原因,他爱憎分明,但又无能为力。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曾经两任总统,但都被迫下野,主要原因是他手中没有兵。

在总统任期内,黎元洪只不过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橡皮图章”。

(段祺瑞)

比如当时段祺瑞的红人小诸葛徐树铮,始终不把黎元洪这个总统放在眼里。有一次徐让黎盖章,当时黎问了一句,徐树铮说“段总理的事你最好别管,让你盖章,只管盖章就行了。”

当时气得黎干瞪眼,但有什么办法呢,段祺瑞手中有兵,他这个大总统手下没兵,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最后黎元洪不甘心受气,一怒之下废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谁知无意之中造成了张勋复辟。

面对这种糟糕的局面,黎元洪束手无策,最终还是段祺瑞“三造共和”赶跑了张勋。

黎元洪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无意之举,摧毁了脆弱的民国根基,无意之间成就了段祺瑞的“三造共和”的美名。

到了晚年,黎元洪心中有愧,从此不问政治,开始大规模的投资实业。

(袁世凯)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

综上所述,黎元洪号称活菩萨,是因为人品不错,道德上无瑕疵,由于能力的局限没有普渡众生,因此他相较于其他三个巨头来说,有点默默无闻。

文/秉烛读春秋

黎元洪为何被称为“活菩萨”?讽刺还是敬重?

民国时初期,中华大地上再一次出现了三分魏蜀吴的情况。

在北京,袁世凯实际上已经掏空了清廷,摄政王载丰和宣统皇帝,实际上就是失去权利的汉献帝。在武汉,黎元洪从旧军队的旅长成为武汉军政府首领、武昌首义带头人,支持率相当高。而孙中山,直到武昌首义一个多月后才回到南京,成为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如果袁世凯是曹操,黎元洪就是刘备,而孙中山就是孙权

有人把黄兴和前面几个并列,其实完全胡说八道。

黄兴在孙中山那里,算一个太史慈吧。二号人物周瑜,其实应该对应宪政专家宋教仁。对了,还有汪精卫,相当于鲁肃吧。

说完基本局势,大家就知道了,为何黎元洪会被称为“活菩萨”了。

完全就是讽刺,赤裸裸的讽刺!

袁世凯由全国兵力占7成的北洋系支持,孙中山和宋教仁有全国半数上的督抚支持的国民党。

袁世凯掌握着真正的军权,以及清朝皇帝禅让的法统合理性,还有这帝国主义列强“非袁世凯不可”的强烈支持。孙中山和宋教仁拥有着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以及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和革命主义号召力。

理想主义者会选择孙中山,现实主义者会选择袁世凯,可是,黎元洪有什么?别人凭什么选择黎元洪?

事实上,孙中山和宋教仁可以在同盟会和国民党的旗号下到处招兵买马。别人也不知道国民党什么意思,反正就是和别人结盟呗!于是,国民党快速扩大,在督抚之间、各界名流期间都非常流行。

国民党最牛的时候,孙中山甚至邀请袁世凯加入国民党,袁世凯的核心成员赵秉钧、段祺瑞等等都受到了邀请。

用理想收买敌方,与袁世凯用高官厚禄收买宋教仁、黄兴、汪精卫一模一样!

黎元洪,拿什么东西来收买别人?

黎元洪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湖北作为自己的基本盘。

而这个基本盘,还是千疮百孔的基本盘。

黎元洪手下也有五虎上将,比如说共进会老大孙武、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以及最勇敢的方振武。这些人都是湖北的本地派,大约相当于刘表荆州本地人,到底投袁世凯还是孙中山,完全他们自己说了算。

可是,黎元洪与武汉三武都合不来,尤其是孙武和蒋翊武,根本不愿意当他的关羽和张飞,张振武当初用枪顶着黎元洪脑门逼他参加革命,如今总拿出来给别人说,搞得黎元洪一点面子都没有。黎元洪,表面上看武汉军政府人才济济,可实际上都是反对黎元洪的刺头,没有一个忠君护驾的赵子龙,更没有出谋划策的诸葛卧龙。

最为尴尬的是,黎元洪就手里的这些武汉人都收拢不住,不停向外流失。

南京临时政府组建时,湖北方面来了不少人,可是在选举中都没选上,9个次长,只有5个湖北人,而且都是没参加武昌起义的旁系。

孙武和蒋翊武一手打造的武昌起义主力文学社和共进会,实际上从那时就土崩瓦解了。

这还不算完,更差的命运还在等着黎元洪。

黎元洪与张振武关系持续恶化,可是黎元洪却不敢自己动手灭了张振武。从这件事上,黎元洪不仅比不上心狠手辣的袁世凯,甚至杨梅总督陈其美都不如。陈其美的救命恩人李燮和抢上海督军位置,派人刺杀,李燮和害怕,只好逃跑投奔袁世凯;陈其美浙江同乡陶成章掌握浙江督军位置,尾大不掉,派人刺杀,一击即中!

直接负责刺杀陶成章的人是谁,大家自然知道!

黎元洪早就想弄死张振武,给自己掌控湖北扫清道路,可是又不敢学陈其美搞暗杀,于是上书袁世凯,让袁世凯给他判罪!

袁世凯也许搞刺杀不行,可是搞阴谋诡计厉害多了。直接在记者面前打死张振武,制造了一个大新闻!

正当黎元洪以为,张振武之死是袁世凯大麻烦时,袁世凯向记者公开了黎元洪和张振武你死我活的证据,并且认定一切都是黎元洪的问题!

黎元洪忽然发现,杀了张振武,他自己在湖北也呆不下去了,只好北上投靠袁世凯,当了最没用的副总统。(后来,段祺瑞用同样的方式搞垮了把江苏当基本盘的冯国璋,相当牛逼)

再看孙中山和黄兴这伙人,明明知道弄死张振武的是黎元洪,却不愿意追究黎元洪责任,炮口对准袁世凯。

毕竟,弄倒黎元洪,并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

从那时候开始,黎元洪就成了没人在乎的“活菩萨”。明明还活着,但其实已经死了,明明是个菩萨,位高权重,却没有人听他的。

黎元洪后来巧合之下还当了总统,可是在总理段祺瑞面前,总统是个屁!段祺瑞的秘书长徐树铮,对黎元洪颐指气使、嚣张跋扈,黎元洪屁都不敢放一个。

所以,你以为活菩萨称号是夸黎元洪吗?太天真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四面楚歌》故事大概15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楚汉相争时代,刘邦在垓下重兵围困项羽,这时谋臣张良出了一个注意,在夜晚让自己的士兵高唱楚歌,让项羽的士兵以为楚地已经尽失,没有了继续一战的士气,于是纷纷出逃,以致项羽最后被困乌江自刎。初出茅庐诸葛亮指鹿为马赵高愚公移山愚公百步穿杨养由基纸上谈兵赵括图穷匕见荆轲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闻鸡起舞祖逖老马

  • 凿壁偷光.纸上谈宾.悬崖刺骨的历史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个指西汉匡衡。第二个指赵括,这个人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个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

  • 关于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有一仙女,道号蕃厘,来到扬州向凡人称说花木之异。百姓不信,她即取白玉一块,掘土埋下,马上长成一株仙树,高达一丈多,花洁白如玉,微风过外,香飘十里。仙女去后,人们特地为此花建造寺观,取名蕃厘观。因种玉得花,此花名琼花。据记载,此花只有扬州有。隋朝时,炀帝听说琼花盛名,专门修建大运河,乘龙舟到扬州赏

  • 历史上真实的李逵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史书上确实有李逵这么个人物,不过与《水浒传》中所记载的那个粗鲁豪放,义薄云天的黑旋风完全是两个形象。给大家讲讲历史上真实的李逵是个怎样的人。南宋徽宗年间,发生了举世震惊的“靖康之耻”,当时这个李逵还在密州做了个小武官——乐将节级,和守衙节级杜彦、小节级吴顺在一起。他们三个是意义相投,关系不错。《三朝

  • 复述刘玄德三顾茅庐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

  • 历史上姓丁的伟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丁姓最早发源为今山东,秦汉时主要聚居地在今江苏、山东、河南。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丁姓以今江苏南部、浙江大部为繁衍主区,北方丁姓以今山东、河南为主要繁衍生息地。唐福建、广东。清台湾、后泰国、新加坡、美国。丁姓历史最讵名人物有:1)丁谓: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他以怀柔政策对待

  • 求“三顾茅庐”的故事!比较齐全点啊!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我也没找到白话的,只有简略的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

  •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是如何当上总统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袁世凯称帝失败以后,病情加重,在临终前,他召见了段祺瑞、徐世昌等北洋系大员交代付后事。其中大总统的继承人,袁世凯写好放在金匮石屋,有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个名字。段祺瑞一向视自己为袁世凯的继承人,但是徐世昌认为此时西南地方实力派起兵反对袁世凯复辟,喊出的口号是恢复约法,约法又分辛亥革命成立时南京政

  • 李玉堂将军是广饶哪里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李玉堂将军简历导语:李玉堂将军简历:李玉堂,抗日名将。字瑶阶,1899年3月16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桥河西的一户地主家庭。父名启绪,母延氏。李玉堂在家中排行第四,上有两兄一姐,下有两弟一妹。李家世代农商结营,到了李启绪这一代已有田产六十余亩,家境较为富裕,这使李玉堂从小

  • 三顾茅庐的故事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