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秀才是现在的什么学位)

古代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秀才是现在的什么学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1/4 9:34:06

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英俊的考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最终高中状元跨马游街

我们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好像是个人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拿到状元头衔,难度不高呀。

但我们都被影视剧给骗了,为什么呢?因为简单来说,古代科举制度的等级秩序十分严格,秀才是无数莘莘学子一辈子苦苦追求的级别,那么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我们当今的硕士能否轻易过关?今天七弦君就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科举的那些事,不尽全面但是有所思考。

古代用人制度的发展史

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包括春秋战国时代,一般国家都采取世卿世禄制度,王侯将相的位子都是世代相承,但是这样的话很难保证人才的持续输出,因为范围太窄,不能保证官僚队伍的人才的纯洁性。

所以到了秦汉时代,出现了军功爵制、察举制和征辟制,这样就为贫民百姓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活跃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盛行,门阀大族控制了人才的选拔权,庶族子弟无缘官场,社会阶层再度固化。隋文帝杨坚完成大一统之后,为了更好地考核人才,开始采取考试的方式,但不是正式的科举制度。

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天下英雄尽入皇帝手中。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期间,科举制度开始不断地完善,直到宋朝近乎成熟。

宋太祖赵匡胤在北宋第一次科举考试中就录用了19人。一直到1905年科举被废,其本质都没有大的改变,作为为朝廷选拔有用人才的唯一途径。

秀才是进入科考的第一步

在古代受教育资源的限制,以及封建思想的影响,考取功名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容易。科举考试分为了四个阶段:童生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和殿试(进士)

要想取得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就必须要先参加童生试,参加童生试的人被称为"童生"

童生试是三年两考,而且过关率很低。考试还分为四场,第一场和第二场是一文一诗。第三场复试一赋一诗或一策一论。第四场复试更侧重对于经史子集的深度理解。

当然这里的童生可不是指青少年,还有可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七弦君记得《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考了一辈子还是童生。

童生试被录取后才能称为秀才,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考,也就是说秀才是迈入科举考试的第一步。

举个例子,清朝总人口大概3、4亿人左右,每年录取的秀才占总人口的1/15000。每个府院试两年考三次,每次录取25人左右,平均每年37人,每个县5人。相当于全县高考前5名,比现在北大清华的录取率还低。

秀才享受的待遇不低

虽然秀才是最低级的功名,但可以享受不少特权,比如:免赋税徭役、免下跪礼、犯罪不随意受刑、公事直接禀告知县等待遇。

古代服饰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的,秀才也有自己专门的制服,这凸显了秀才在古代的地位;古时候秀才是有特权买丫鬟,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丫鬟来服侍自己。

而且很多秀才一辈子考不中举人、进士,当不了官,但也会因为有"特权"而沾沾自喜。

有的人一生只考取了个秀才,但因秀才知书识礼,博学多才,也是民间活跃的特殊阶层,他们可以开私塾,做教书先生,到富有人家做老师,还可以做幕僚等方法来维持生计。

虽然经济不会富裕,但至少有谋生的技能,甚至养活十几个人都不成问题。

秀才的读书量巨大

单是童生试就要有四场考试,而且考试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古时的读书人即使没能考取个秀才,也必须是熟读四书五经了。

基本必读书目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共大约65万字,读起来很辛苦。

因此,秀才的读书量巨大,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有诗词,歌赋,以及诸多的文章,甚至是熟练背诵,能深度理解体会其中的含义。

秀才虽然处于科举链的底端,但秀才已经是饱读诗书,经过层层选拔的顶级精英人才了,绝对是出类拔萃。

当今全国每年有近千万的考生,清华、北大只有每年7000人的本科生录取名额,平均录取率为0.07%,也就是说大约每一万考生中,仅有7个人能被清华、北大录取。

据统计清朝一共出现过46万个秀才,平均每年1700多个,与北大、清华7000的数字还差好几倍。

从结果来看,古时的秀才远远高于现在清华、北大的本科生,相当于优秀的硕士或者博士的学历,难怪可以拥有那么多的特权,虽说很多落得"穷秀才"的称呼,但足以证明秀才也是相当有学问的人

标签: 秀才学位学历相当古代现在什么

更多文章

  • 苏门四学士分别是谁(哪四个人被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门四学士,称为,分别

    提及北宋文学,苏轼绝对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尽管一生屡遭贬谪,四处颠沛流离,但或许正是这些磨难让苏轼的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浓烈的感情。在不断辗转中,苏轼始终没有丢弃乐观的心态,他一边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等美食,另一边也热衷于结交其他同样才华横溢的文人。在《答李昭玘书》中,苏轼曾经表示:“如黄

  • 第一把锯子是谁发明的(古代锯子的发明者真的是鲁班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锯子,发明者,鲁班,古代,第一,真的

    有一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意思是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比喻为不自量力。提起鲁班,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能工巧匠。不仅如此,鲁班更是被称为木匠的“始祖”。据传,鲁班一生发明创造出了许多东西。例如,锯子也是由他创造出来的,可那个时候并没有钢,他是靠什么来做成锯条的呢?图片:能工巧匠鲁班剧照在小时候,大家应该

  • 明楼原型袁殊生平简介(五重间谍功勋卓著的袁殊个人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袁殊,间谍,生平,功勋,原型,明楼,简介,资料,卓著,个人

    作为《伪装者》中的男主之一,靳东饰演的明楼,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人,他不仅家境好,学历高,更是心机深沉,有担当有抱负。表面上,他是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司首席财经顾问,同时,暗藏着另一个身份——国民党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代号“毒蛇”。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最真实的身份,其实是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

  •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对比(朱元璋和朱棣谁更厉害一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朱棣,朱元璋,对比,厉害,明朝,一点

    明成祖朱棣在位总共21年(公元1403年到1424年),在内政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就:1,迁都并大规模修建北京;2,派出郑和七次下西洋,将明朝的影响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东亚拓展到西亚乃至印度和阿拉伯半岛;3,连续五次亲自率领大军深入草原,远征蒙古诸部,实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4,派大军

  •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明上河图,朝代,作者,哪个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的风俗名画,也是我国国宝级珍贵文物。该画以长卷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俗世情和繁荣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市井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幅传世名画,其作者张择端却未留下多少历史足迹。他的身世、生平以及生

  • 阿富汗战争打了多久(美国和阿富汗战争持续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争,阿富汗,持续,美国,多久,多少

    2001年911事件爆发,美国认为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包庇了本拉登及基地组织,于是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美国却在阿富汗打了十九年,阿富汗战争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场海外战争。更令美国揪心的是,美国在阿富汗损失了数千美军和数万亿美元,根本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而国内反对阿富汗战争,要求美

  • 尝百草的神农氏是炎帝吗(三皇中神农氏是不是就是炎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神农氏,炎帝,三皇,就是

    华夏文明传承五千年,在这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之不尽的文人骚客,他们挥毫泼墨,指点江山,留下了传世华篇。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豪气干云,力拔山兮的侠客义士,留下无数的侠骨柔情,义薄云天的传说,为后人称道。然而,除却这些,人们对于华夏文明讨论最多的,便是华夏文明的萌芽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远古时期。由于

  •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人(介绍马致远是生平事迹和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致远,朝代,生平,事迹,介绍,经历,哪个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著名戏曲家、杂剧家,有“马神仙”,“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具有文化素养的家庭。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年少时马致远就非常上进好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别人家的

  •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破釜沉舟和谁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破釜沉舟,成语,战争,出于,有关,这个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副励志对联广为流传,主角是一代战神项羽,讲述的是他的封神之战—巨鹿之战。此一战,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带领着全体楚国将士们,破釜沉舟,高唱着“老子活着冲向战场,就没想过活着离开”的慷慨悲歌,以大

  • 侯宝林马三立相声辈分(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之比较)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三立,侯宝林,相声,辈分,艺术,比较

    提起马三立和侯宝林,一般的说法就是,马三立是相声泰斗,侯宝林的相声大师。这样的说法具有一定迷惑性,就好像透着马三立比侯宝林高出很多,侯宝林只能高山仰止似的。其实不管是马三立还是侯宝林,都是相声史上的关键人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都开宗立派,影响到许许多多的相声后人。相声从来讲究辈分,从辈分上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