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谁统一了天下(晋武司马炎帝为何能统一了天下)

三国谁统一了天下(晋武司马炎帝为何能统一了天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12 更新时间:2023/12/27 6:31:40

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三国乱世,一统天下。开创了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他的历史功绩可以说是相当大的。甚至后世的皇帝模范唐太宗李世民都说他有“帝王之量”、“天人之功”和“霸王之业”。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价他是“不世之贤君”。

能得到后人如此评价的皇帝,古往今来中又有几个呢?

司马炎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贤君圣主,在统一全国后的执政过程中,也犯下了两个相当大的错误。正是这两个错误,直接导致了他亲手建立的晋王朝的衰败和灭亡,还给中原地区及汉民族带来整整三百年的大浩劫。

那么,晋武帝究竟犯了哪两个错误呢?

简单来说,第一个错误是晋武帝传位失误,把帝位传给了白痴皇帝司马衷;第二个错误是晋武帝在平定天下之后,没有把胡人尽数驱逐。

这是从何说起呢?我们先来看司马炎帝业的崛起。

(一)称帝、统一和死亡

司马懿

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嫡长子。他最开始凭借着老爸司马昭的功勋,被曹魏朝廷封为北平亭侯。

后来,魏帝曹髦被杀,司马昭与众大臣商议,迎立曹奂为帝,派儿子司马炎去迎接。这时司马炎升迁至中抚军,这是个职权职位,掌握朝政大权。

注意,从这个时候开始,司马炎在曹魏政府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了,这为他接下来篡位奠定了基础。

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被拜封相国,并袭爵成为晋王。同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登基称帝,建立晋朝。

司马炎

司马炎在称帝后,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并吸取曹魏宗室衰弱的教训,大封同姓诸侯王。

此外,他还在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力蒸蒸日上,整个社会都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段时间被史学家称为“太康之治”。

在晋朝建立的第14年,晋国派大军打败了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一统天下之后,司马炎不再励精图治,反而逐渐开始消极怠政,荒淫无度。对于大臣提出的驱逐胡人的建议,都不予采纳。此时的晋王朝,虽表面上是形势大好,但在暗地里却是危机四伏。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享年55岁。

这位晋朝的开国皇帝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司马炎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刚刚驾崩没几年,天下又大乱了,外戚专权、宗室内斗、胡人作乱接踵而至,把好好儿的晋王朝搞得风雨飘摇。

让他更没想到的是,这些祸乱的根源其实早就埋下了。而亲手埋下祸根的人,就是他司马炎自己。

(二)白痴儿子和聪明孙子

司马衷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这个晋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史书上说他是“痴呆不能任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这样评价他:“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意思就是说这位皇帝蠢得独一无二了。

可见他在历史上的名声是有多不好。那这位晋惠帝的蠢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有一个典故叫:何不食肉糜。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再赘述。

此外,还有一个典故,知道的人可不多:说有一年夏天,晋惠帝和官员游玩,听到了池塘里的青蛙叫。晋惠帝就问:“这些咕咕乱叫的东西,是为官的还是为私的啊?”瞧瞧,这问题问的。

看来这个晋惠帝说他蠢,还真没冤枉他。

这么愚蠢的一个人,当了皇帝,朝政肯定是管理不好的。所以在司马炎临死前,任命晋惠帝母亲杨太后的父亲杨骏做辅政大臣,辅佐晋惠帝。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司马炎也是知道自己的儿子就这么个德行,所以给他安排好了帮手。那结果怎么样呢?

还是挡不住奸人作乱啊。这个作乱的奸人,就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由于晋惠帝无力管理朝政,就给了贾南风可乘之机。

贾南风

贾后干政弄权,伪造惠帝诏书,杀皇太后及太宰司马亮,引起晋朝宗室人人恐慌,最终爆发了八王之乱。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对当时整个社会都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以及接下来近三百年的大动乱。

这就是一个白痴皇帝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灾难啊!

如果司马炎知道,儿子司马衷继位会是这么一个后果,他还会把皇位传给他吗?

大概率还是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宗法制度决定了司马衷必须被立为太子。司马衷虽说是次子,但他唯一的哥哥司马轨很早就死了。按照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就是司马衷继位。

这是国家的根本,政权平稳迭代的根基,是不可以动摇的。一旦动摇,政权的稳定马上出问题。

司马遹

第二、司马衷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叫司马遹(yù),深受司马炎的喜爱。所以司马炎把皇位传给司马衷,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平稳地把皇位交到司马遹手上。

但司马炎应该万万没想到,祸患居然来得这么快?

(三)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后,晋王朝非但没有进入和平期,反而迅速爆发了更乱更持久的动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也叫做“五胡十六国”。

西晋王朝灭亡后,王室成员以及上层人士,包括大部分国民放弃了中国北部地区,纷纷逃往南方,史称衣冠南渡。此后,中国北方进入了这个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

所谓“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jié))、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以这五大胡人部落为代表的众多游牧民族,趁着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的时候,在中原各地区建立多个割据政权。

五胡乱华持续时间长达近300年,十六国之间战争不断,人员伤亡惨重,民不聊生。历史学家普遍称这一时期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胡人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

造成五胡乱华的原因,除了八王之乱以外,还因为晋武帝少做了一件事情,统一天下之后,没有及时驱逐胡人。

这个还得从东汉末年说起。

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之后,就要往南方发展。但是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口,在北方汉族子弟不足的情况下,曹操做了一个决定,把北部的胡人也纳入到军事体系当中,既可以增加兵力,又可以增强战斗力。

从这个时候开始,胡人就大批量地为曹操所用。既然要用他们打仗,就必须要让他们有地方住,还要拖家带口。

五胡乱华

这会形成聚集效应,越来越多的胡人按照不同的民族,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而且人数还越来越多。由此,就形成了多个胡人民族聚集区。

经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发展,到西晋王朝的建立,这些胡人民族总人口已经有数十万之众。

当时,西晋一位官员江统曾上书朝廷,说道:关中之人百余万口……(而)戎狄(已)居半”,“(并州)五部(匈奴)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之域可为寒心”。

江统的意思就是说,胡人人数太多,很危险,一旦这么一大批人反叛,那后果将非常严重。他建议朝廷把胡人统统逐出中原。

可以晋武帝并没有这样做,仍旧放任胡人部落慢慢壮大,结果在江统上书不到十年功夫,五胡乱华就爆发了。

唐朝的魏征在给唐太宗的上书中,也有说道:魏时有胡人分处近郡,晋已平吴,郭钦、江统劝晋武逐出之,不能用。五胡之乱,卒倾中夏。陛下必欲引突厥居中原,所谓养虎自遗患者也。

这无疑也证明了,正是因为晋武帝的政策失当,没有及时把胡人逐出中原,导致了胡人势力越来越大,最终爆发五胡之乱,灭亡了西晋,还把华夏民族拖入了长达300年的战火和黑暗的时期。

(四)总结

晋武帝

最后来总结一下,晋武帝在统一天下之后,犯下了两个错误:第一是他传位失误,把帝位传给了白痴皇帝司马衷,导致了贾南风干政专权,引发了八王之乱。

第二是晋武帝在平定天下之后,没有把胡人尽数驱逐。导致了八王之乱后,各个胡人部落趁着晋王室内乱,国力衰弱之际,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互相攻伐侵伐。

由于晋武帝的这两个错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五胡乱华这个长达三百年的大浩劫。

标签: 天下晋武统一炎帝司马为何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李贺有什么之称(李贺的诗作风格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贺,诗作,诗人,特点,风格,唐代,什么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鬼”之称,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人齐名;另外又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三李”,在文坛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美誉。李贺的诗风格迥异,在其流传下来的十多首“鬼诗”中,每一首都是精品,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其创作理念,在那个时代无人能及。唐朝是一个非常

  • 我不是药神原型是谁(我不是药神原型后来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药神,原型,后来,怎么样

    “你们这也太乱写了,我一不打老婆,二不卖神油,更没做违法的事!”2018年6月8日,著名导演徐峥和《我不是药神》剧组被一个男人告上法庭。就在当年,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播火爆,一口气拿下31亿票房,成为近10年来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有不明真相的网友说,这人是蹭热度的吧?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

  • 刘姥姥怎么知道薛宝钗是鬼(刘姥姥有没有暗示薛宝钗是鬼)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薛宝钗,姥姥,暗示,知道,怎么

    近日,有读者反映在当前的网络上有许多文章和评论把《红楼梦》写成了《聊斋》,贾元春半夜省亲是鬼回魂,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简陋得像坟墓或鬼屋并暗示了薛宝钗是鬼等等。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谈过贾元春为何要在半夜省亲,今天我要说说薛宝钗简陋的蘅芜苑。有读者认为刘姥姥在游大观园时先夸了贾惜春是神仙托生,后又称赞了林

  • 巨鹿之战是谁和谁打的(巨鹿之战的对战双方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巨鹿,双方,对战,分别

    秦二世暴虐统摄政治,引得天下人不满,遂爆发秦末的大起义。在这场大起义中,著名的战争不少,其中不能少的便是巨鹿之战,项羽率领几万楚军,和秦朝知名战将章邯、王离所率领的四十万秦军于巨鹿进行的一场重要的决胜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秦朝总共存在于我国历史中十四年,由开国时横扫六国到快灭

  •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古代对年龄的特定称呼正确排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年龄,称谓,排列,称呼,古代,正确,由小到大,特定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古时,黄发是长寿的象征。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吧!0岁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

  • 袁绍被谁杀死的(历史上的袁绍是因为什么被打败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杀死,打败,袁绍被,什么,因为

    袁绍出身于东汉末年的名门望族,祖辈历任高官,很有势力。有所谓“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之称。“三公”,即掌管全国最高军事、政务和执法大权的三个官:太尉、司徒和司空。袁绍的先祖袁安在章帝时曾任司空和司徒,曾祖袁敞在安帝时曾作司空。祖父袁汤在桓帝时当过司空、司徒和太尉;父亲袁逢在灵帝时曾任司空。袁

  • 凤雏看透刘备假仁义(凤雏庞统一生为刘备做过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凤雏,仁义,庞统,刘备假,看透,一生,什么

    说到凤雏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是真的不简单的,从小就在当地十分的有名气,也十分的有才气。话说没有人能和凤雏比的,但是千好万好,这凤雏却死得很早,其实按照凤雏的聪明才智,真的不至于这么早就死在落凤坡的。所以很多人就怀疑这个凤雏根本就不是意外被敌人杀死的,就是自己自导自演的,话说是凤雏看出了刘备的假仁义

  •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分析(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及形成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薛宝钗,性格,特点,原因,分析,人物,形成

    曹雪芹提出正邪两赋论,就是要打破没有中间地带的识人观念,读者却装作看不见,依然用固有的方式和角度去解读薛宝钗。薛宝钗饱受争议,对她的评点,大多是惯用心计,用金钱贿赂林黛玉,史湘云等,目的就是上位。甚至有部分读者对宝钗、袭人、王夫人都有股子仇恨心理,对她们横加指责,近似于谣言和诽谤。人性虽然没有改变,

  • 汉朝刘弗陵之后谁继位(刘弗陵为什么那么年轻就死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弗陵,继位,汉朝,年轻,之后,为什么,那么

    霍光在除掉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从一个被托孤的重臣,逐步变成了权臣,这不是霍光计划好的,但现实却把他推翻了那个位置,他已经无法后退别无选择。刘弗陵被限制得太多,毕竟他是个年轻人,年轻气盛不喜欢受约束,霍光让他太压抑,太不自在了,于是年纪轻轻的刘弗陵被憋

  • 雪中悍刀行甲乙丙丁都是谁(介绍雪中悍刀行中的四名死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死士,介绍,刀行甲

    作为北椋王世子,徐凤年必须以纨绔示面,否则离阳赵氏不会放过他。徐骁坐拥30万北椋军,对于皇帝来说早已尾大不掉。如果徐家再出一位出色的继承人,那北椋军就始终是皇室的隐患。如果徐凤年是个纨绔世子,北椋军自然不服,经过运作,这三十万北椋军还不是得落到皇室手中。小说中提到,徐凤年早在六岁就已经握刀了,对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