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90 更新时间:2023/12/24 3:18:24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范仲淹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恒星。

这位公元989年出生于苏州吴县,公元1052年卒于徐州的"文武全才",尽管只活了64岁,却谱写了自己集军政、教育、文学、书法和慈善之大成于一生的辉煌篇章。

堪称伟大的范仲淹,其实幼年很不幸,他是通过刻苦读书而走上致仕之路。但又因在宦海沉浮中坚持"秉公直言",从不"站队",屡屡被贬斥。

然,他始终不屈不挠地直面人生,傲骨铮铮地奔向所从事所向往的领域,始终坚守高洁的情操,得以绽放最耀眼的历史光芒,是宋仁宗时代最杰出的"文武全才"。

第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北宋文坛很了不起的文学家,不仅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还留存诗词三百多首及《远行帖》、《边事帖》等书法真迹。

一、苦读及第,从司理参军起步

范仲淹的祖上很显赫,先祖范履冰曾任唐朝宰相,到了父亲范墉这一代,递减为北宋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在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因病死于任所,家境一下没落。

为了生存,母亲谢氏只好改嫁到淄州长山朱家,范仲淹也改名为朱说。还算幸运的是,母亲重组后的家庭尽管贫寒,但支持年幼的范仲淹读书。只是,范仲淹不得不通过"断齑画粥"这样的坚忍苦读才能维持住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范仲淹熬到26岁时,终于通过了科考前的所有入场券,得以进京赶赴最高等级的殿试,一举高中,成功及第,以97名的成绩得授广德军司理参军的职务,即从事经办讼狱、案件方面最末等的办事员。

范仲淹还是很兴奋,毕竟有了一份编制内的工作,便恢复了"范"姓,又把母亲接到京城供养,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致仕之路。

在第一个岗位踏实干了将近2年,范仲淹因"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得到组织认可,当即升为副科级干部"文林郎",不久又因工作成绩突出,旋即提任为正科级领导"集庆军节度推官"。

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范仲淹工作得很是顺风顺水,前景一片看好。

二、一下基层,6年后回京

就这样,在科级干部岗位上,范仲淹干了5年,33岁时,组织培养他下基层去锻炼,先任副县级领导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

范仲淹到任后,见海堤年久失修,便提议修捍海堰,得到朝廷批准。于是,在范仲淹负责盐务监督的第三年(公元1024年),组织上提拨他任正县级干部"兴化县令",兼管修堰工程,这就是有名的"范公堤"。

期间,范仲淹母亲过逝(1026年8月),按规制须辞职"丁忧"。范仲淹于是赶回应天府奔丧,恰好恩师晏殊在1027年任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邀请他办完丧事后去应天书院散心,协助教务工作。

由此,范仲淹便在应天书院有了将近一年的教学管理体验。

1028年,39岁的范仲淹痛感当时的时政弊端,遂结合自己的想法,大胆向宋仁宗敬献《上执政书》。

建议朝廷改革史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得到宰相王曾赞赏,即联系上晏殊共同向宋仁宗极力举荐,得到宋仁宗的关注,便召范仲淹回京任享受厅级干部待遇的图书管理员职务"秘阁校理",专司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三、得罪刘太后,二下基层

1029年,范仲淹见垂帘听政达7年之久的刘太后还没有还政于宋仁宗的意思,也没去想什么后果,便直接向刘太后上书谏言:"老佛爷,您老可以安享晚年了,让皇帝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吧。"

范仲淹这一不知天高地厚的提议等于是把刘太后的威权直接放在炉火上烤,这范仲淹不过是小小的"秘阁校理",又名不经传,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

刘太后大怒,当即一道"懿旨",责令宋仁宗将这个乡巴佬赶出京城。

可怜的范仲淹在京"屁股还没坐热",就灰溜溜地滚回县级市工作,几乎是返回原点从头再来。

这就是范仲淹的"二下基层",他先任小小的副科级干部"河中府通判",干了近2年时间,后又平调任"陈州通判",干了3年多时间。

四、得罪宋仁宗,三下基层

1033年,刘太后驾崩,24岁的宋仁宗得以亲政,或许是感念当年范仲淹的仗义执言,便下诏令45岁的范仲淹回京工作,直接破格提任为厅级领导"右司谏"。

因时逢天下大旱,便又安排范仲淹兼职,到江淮一带开仓赈灾。

期间,因郭皇后管理后宫时,不慎误伤了宋仁宗。宋仁宗很生气,宰相吕夷简借机打压郭皇后,讨好宋仁宗,建议废后。

此举让秉直忠厚的范仲淹"伏阁请对",与吕夷简当庭辩论:郭皇后没什么大错,为什么说废就废呢?

自然,吕夷简恼羞成怒,宋仁宗也不高兴:

"好你个范仲淹,不识抬举,简直是个愣头青,眼不见不烦,不用也罢,你还是离得远远的,去地方工作为好。"

于是,范仲淹返京城工作不到一年,便又被下放到地级市工作,这就是他的"三下基层"。

能力出众的范仲淹没有因此唉声叹气,反而意气风发地努力工作。他先任副厅级领导睦州知州,后转任苏州知州,都分别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睦州任上,范仲淹在给恩师晏殊的信中就盛赞睦州是个好地方,从而不辞辛劳地将睦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台阶。"唯恐逢恩,一日移去"。

还对所辖的桐庐县情有独钟,为之创作了《萧洒桐庐郡十绝》、《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桐庐郡斋书事》等名诗佳作,至今广为流传。

在苏州任上,范仲淹兴"郡学",修水利,疏通五渠,成功把太湖水引入大海。

五、得罪权相吕夷简,四下基层

因范仲淹在睦州、苏州做出了显著成绩,尤其在苏州治水有功,范仲淹"三下基层"只有3年时间。

1036年初,宋仁宗便把范仲淹调回京师,委任国子监,后升为省部级领导"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也就是首府所在地的市长。

范仲淹再一次回京工作,仍兢兢业业地履职,勇敢地剔除弊政,深得京城百姓好评,"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但范仲淹的积极工作又得罪了权相吕夷简,总是"放大眼镜"找他的问题。在范仲淹献《百官图》上书直谏"仁宗皇帝宜亲掌官员升迁"时,便以范仲淹"越职言事"为由,诬陷范仲淹涉嫌"朋党"。

此举触中了宋仁宗的软肋,很是担心范仲淹有不臣之心,在"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下,贬范仲淹"知饶州",降为副厅级领导。

范仲淹只得"四下基层",这时朝中就没有多少人为他饯行送别,不再看好他,以为他就此中落,不会"东山再起"了。

好友梅臣为此作《灵乌赋》安慰他,劝他吸取教训。范仲淹大为感动,但仍表示改不了"秉公直言"的个性,又作《回灵乌赋》相赠,表示始终坚持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凛然气节。

于是,范仲淹风萧萧地只身赴饶州就任,一干又是4年时间。

1040年,因西夏王李元昊犯边越来越厉害,在三川口打败了宋军。宋仁宗见军情危急,便急调富有军事才干的范仲淹回京,任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后升为省部级领导"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同任边将"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主帅夏竦一道阻挡西夏的入侵。

忠心耿耿的范仲淹马上就任,自请加"知延州",训练"康定军"御敌。次年又上书"加强边防,徐图西复"。在范仲淹联络羌族、筑城、巩固军塞等一系列战术御边下,西夏军久攻不下大顺城,于1042年撤兵。

有名的《渔家傲.秋思》就是范仲淹这个时期写的,表达了他激昂的军旅情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碧云天》也是范仲淹同期写下的名词,表达了羁旅乡思之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范仲淹守边有功,宋仁宗加封他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陕西路安抚使。次年回京授枢密副使,后任副国级职务"参知政事"。

范仲淹的政治生涯一下到了顶峰,在宋仁宗的大力支持下,同意他按自己上书的《答手诏条陈十事》协处国务。1044年,范仲淹与富弼、欧阳修等重臣组成革新派,着手实施国家吏治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遗憾的是,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只实施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有所成效的时候,因深化改革触及到很多既得集团的核心利益,遭到联合打压,指责范仲淹的改革有私心,涉嫌"朋党之争"。

六、"庆历新政"失败,五下基层

宋仁宗架不住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反扑,在1044年又把范仲淹贬任省部级领导"陕西河东宣抚使"巡边,后再贬为副厅级领导"知邠州"、"知邓州"。

范仲淹在邓州任上干了近3年时间,在"兴教育"上做出了很大贡献,所设的花洲书院讲学蔚然成风。

有名的五言绝句《江上渔者》就是范仲淹在邓州任上去江边赏景时写下的,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艰辛劳作的点赞:

江山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期间,好友腾子京寄给他一幅《洞庭秋晚图》后,范仲淹触景生情,借景喻情,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江》,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思想。

1049年,61岁的范仲淹迁任厅级领导"知杭州",始及养老及身后事宜,便用自己的积蓄在老家吴县置"义田",购"义宅",设"义学"(私塾),首创"范氏义庄"这一史上前所未有的私人慈善机构,用来"恤宗族",回报范氏族人,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范氏义庄,从1050年起运行,一直延展到民国时期,跨越了千年历史,有力地保障了范氏族人的赡养。期间,得益于范氏子孙的代代传承。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任宰相时,予以强力发展义庄;明朝时第十六世孙范惟官至浙江提学副使、第十七世孙范允临官至福建参议,都对义庄进行了扩展;清朝时,第二十世孙范弥勋进一步捐田一千亩拓展义庄,在清末宣统年间,范氏义庄"义田"达5300亩,居最高峰。

范仲淹在杭州任上工作近两年后,被提任为省部级领导"户部侍郎"兼"知青州"。此时,范仲淹已63岁,身体每况愈下,范仲淹便在1052年抱病自请就近"知颍州",在去往颍州的途中,范仲淹与世长辞,卒年64岁。

范仲淹过世后,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以缅,追赠他为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享受副国级待遇。

标签: 范仲淹朝代文学家生平简介事迹北宋哪个

更多文章

  • 历史人物贾逵的生平介绍(东汉著名学者贾逵有什么著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贾逵,生平,著作,学者,介绍,历史,人物,著名,东汉,什么

    出身于学术世家的贾逵但凡是上过高中的人,对洛阳才子贾谊都不会陌生,贾谊的《过秦论》很多人都多多少少会背上几句。贾谊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正直、思想新锐、著述丰厚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知名学者,他对于西汉前期的政治走向以及两汉的思想史、学术史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贾谊开始,这个家族不断产生了

  • 朱棣的皇后一生有哪些功绩(朱棣的皇后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后,朱棣,功绩,名字,一生,哪些,什么

    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在明朝史册上,有“女诸生”的赞誉,这极大地肯定了她的英才思想。她德才兼备,对外助成祖治理朝政,定国安邦;对内助朱棣安抚宫廷,上下齐心。明成祖时期之所以能有“永乐盛世”,与这位有卓远见识的皇后是分不开的,她的事迹为后人传颂。清人顾宗泰写诗称赞她:“读书少说女诸生能,佳儿佳妇事业成。

  • 孔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代表思想以及尊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孔子,尊称,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以及,什么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儒学思想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简要概括。1.礼乐文明先秦时期,是先有了儒这个职业,后才由职业转化为儒家学派。儒是司礼的职业,掌管着礼,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周代是礼乐文明,用礼和乐教化人民,以礼治天下。孔子说,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刘歆《七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 浙江省的简称是什么由来(浙江省的简称与什么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简称,浙江省,由来,有关,什么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终灭吴国,一雪前耻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越王勾践的越国主要就在浙江,都城会稽就在如今的绍兴。可以说,一部浙江史,半部越国史。可为什么浙江却没有简称“越”,而是简称“浙”了呢?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

  • 英法百年战争打了多少年(英法战争为何打了这么多年)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争,为何,百年,多少,多年,这么

    欧洲历史可以分成3个板块来看,分别是:罗马统治时期,日耳曼人混战时期,以及近现代。罗马统治时期,又分成了3大部分:罗马王政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这3者当中,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了自己的2个儿子,因此罗马帝国变成了西罗马和东罗马

  • 有活到明朝的宋朝人吗(活过多个朝代见证巨变的元老们)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人,朝代,元老,巨变,见证,明朝

    古代王朝寿命长短不一,长者多达数百年,短命的不过十几年,因此活过几个朝代,亲眼见证到历史沧桑变化的也大有人在。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从周灭亡到汉朝建立中间相隔了47年(前249年-前202年),亲眼见证到周朝灭亡到汉朝建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汉初的丞相张苍。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

  •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成吉思汗率军打下的地盘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率,地盘,成吉思汗打,地图,天下,打下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底率军打下了多大的地盘?提到成吉思汗,提到他所打下的地盘,大多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印象。都是横跨亚欧大陆显得无比辽阔的蒙古版图,当年蒙古帝国灭了四十多个国家,征服了七百二十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鼎盛时期版图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一说4400万平方公里)。东至太平

  • 叶倩文林子祥有孩子吗(叶倩文为什么会嫁给林子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叶倩文,林子祥,孩子,为什么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首《潇洒走一回》红遍大江南北。偏快的节奏、上口的歌词,加上独具特色的嗓音,被唱出不一样的深情,直击人心。那时,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熟悉的旋律,几乎每个人都能跟着唱上几句。而演唱这首歌的叶倩文,也因此被封神,拿奖拿到手软

  • 冯绍峰家世显赫(演员冯绍峰的个人资料及家世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家世,冯绍峰,资料,演员,介绍,显赫,个人

    4月23日,赵丽颖官宣了一条消息:在经过认真的商讨后,冯绍峰先生和赵丽颖女士决定向每一位关心他们的朋友告知:冯绍峰先生和赵丽颖女士已决定和平分手并结束婚姻关系,并于近日办理相关手续。短短五分钟后,冯绍峰在平台回复道:日子很长,过去很好,愿未来更好。就这样,赵丽颖和冯绍峰在大家的揣测中,果断地和平离婚

  •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介绍(简介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简介,传说,来历,介绍,重阳节,由来,故事

    今年10月25日就是重阳节了,如今的重阳节已经是一个敬老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大的节日,那么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东南网记者叶伏国摄重阳节简介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