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子兵法》到底是谁写的?《孙子兵法》对后世有多大的影响?

《孙子兵法》到底是谁写的?《孙子兵法》对后世有多大的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56 更新时间:2024/1/18 6:26:1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子兵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孙武,字长卿,其生平事迹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陈国公子陈完后裔,孙书之孙,孙凭之子。作为春秋末兵家的代表,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兵圣、兵学的鼻祖等。

出生于齐国贵族世家的孙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饱读兵书,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加上孙武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这让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争理论。

当时,南方的吴国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大有崛起之势。孙武认定吴国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于是毅然离开齐国,经过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去。

孙武孙武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都是在吴国发生

孙武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都是在吴国发生的,死后亦埋葬在吴国,因此历史上一直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楚国名臣伍子胥。伍子胥因为家门的牵连,被迫流亡到吴国。两人结识之后,发现彼此意气相投,遂成为挚友。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吴国阖闾当政之后,礼贤下士,任用了一批贤臣,其中就有伍子胥。

阖闾体恤民情,注重农业生产,积蓄粮食,修路筑城,训练军队,一时间吴国民心振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立志要强盛吴国,灭楚称雄。这一切都被孙武看在眼里,因此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其旷世巨著《孙子兵法》即于此时写成。

《孙子兵法》

阖闾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治国政策,让孙武意识到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因而不久孙武便经由伍子胥,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吴王阖闾看后大为赞赏。

孙武所献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总共不到六千字,在字数上还不及现在一个本科生的学士论文,但是其中说提及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几乎成了军事理论上无法超越的经典。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经典的、影响深远的军事著作,在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武经七书》中被排列首位,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书中充满了很多睿智的战略思想。

据说滑铁卢失败后,拿破仑在百无聊赖的囚禁生涯中无意间看到传教士翻译的《孙子兵法》,痛心疾首地说:“如果我二十年前就能读到这本书,历史将被改写!”

《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作者马克·麦克尼利,在书中写道:“《孙子兵法》是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

《孙子兵法》的作者

然而《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到底是不是吴国将军孙武,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

古籍《商君书》《韩非子》都提到“孙吴之书”是指《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但没有说明其作者就是孙武。直到《史记》问世,司马迁才明确提出《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

由于司马迁写作严谨,后世对“《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的说法深信不疑。但是宋代学者陈振孙、叶适却对此提出质疑:《孙子》真是孙武撰著的吗?历史上是否真有孙武其人?清人姚际恒亦赞同其说,认为《孙子兵法》为伪书。然而《汉书·艺文志》载古兵法有《膑孙子》(孙膑)和《吴孙子》(孙武),将孙膑与孙武其人其著区别清楚,实无可疑。

明代宋濂的《诸子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著作认为:太史公是严肃认真的史家,其记事立言,翔实可靠,本传中所叙孙武、孙膑事明明白白。

此外,史学界还存有一种意见,认为《孙子兵法》是由孙武与其门徒们共同撰著的。这与《论语》的创作方式如出一辙,即孙武讲学授徒,传授军事学术,由其门徒耳受笔录,世代相传,最后在春秋战国期间逐渐地形成了这部丰富的、有比较完整的体系的兵法著作。

总结

孙子与孔子出生在同一个时代,但是面对诸侯纷争,一个选择从内提高自身的修养,用思想教化民众;一个选择从外增强自身的实力,用谋略战胜敌手。因此后人说为人学孔子,处世学孙子。

孙子的处世智慧,主要表现在用谋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教人掌握未来的不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教人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教人随时把握主动……

由于其深远的影响力,《孙子兵法》迄今已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在日本甚至有一百多种研究《孙子兵法》的著作出版。

如今,《孙子兵法》中军事家孙子处理战争的智慧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甚至被很多企业家用于企业管理和商场竞争。

标签: 春秋战国孙子兵法

更多文章

  • 梁山真正老大是谁?吴用到死前才真正看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浒传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梁山真正老大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很多书迷们的心头之爱,在这本书中让我们看到了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也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更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在书中,我们都以为宋江是梁山好汉的核心,直到吴用自尽前才突然想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是谁

  • 《范进中举》:生动刻画了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一个文人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范进中举,清朝

    范进中举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范进中举》是我们每个人都曾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通过描写范进中举一事,刻画了他的形象,用岳丈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来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

  •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讨曹操檄》内容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陈琳《讨曹操檄》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舆论先机、实施攻心、凝聚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催生了大量的战争檄文,其中不乏经典的名篇和妙趣横生的故事。

  • 《玉娇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代表作,该书成于明朝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玉娇梨》,明朝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最早的一部,风格最为纯正的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该书成于明朝,当时法文译本名为《两个表姐妹》,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该书同《平山冷燕》(译本《两个有才学的年青姑娘》)一起,名声在外,远过于其在中国的地位。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

  • 《好逑传》:流行于清代,撰者不署,编次者署名“名教中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好逑传》,清代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创作于明清两代,流行于清代,具体成书时间不详。撰者不署,编次者署名“名教中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全书共计4卷18回,以大名府秀才铁中玉和水冰心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两人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同时严守礼教,最终获

  • 南北朝古文赏析之与朱元思书,该篇古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北朝,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 宋代古文赏析之记承天寺夜游,该篇古文蕴含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

  • 红楼梦第44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回该如何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红楼梦

    红楼梦第44回主要内容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凤姐扬手打给贾琏放哨的小丫头脸,小丫头一栽,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两腮紫胀起来。另一放哨丫头被一扬手打了个趔趄。贾琏和鲍二家议论要扶正平儿,骂凤姐是夜叉星。凤姨打骂平儿。宝钗劝平儿。袭人劝平儿。宝玉给平儿道歉,要平儿换衣服,帮平儿

  • 红楼梦第43回讲了什么故事?这回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红楼梦

    红楼梦第43回主要内容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贾母提出为凤姐做生日。方法是凑份子。邢夫人也被叫来了。贾母带头二十两。凤姐对邢、王夫人各出二六两不服,叫分别替两位姐儿出了。又要周、赵姨娘也出份子。尤氏替周、赵抱打不平。共凑一百五十两。凤姐叫尤氏看老太太眼色行事。尤氏说凤姐收着些好,

  • 红楼梦是怎样描写贾政的?贾政的人物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红楼梦

    贾宝玉父亲是谁贾政,字存周,是曹雪芹著作《百红楼梦》中的人物,荣国府二老爷,贾母和贾代善所生的次子,贾宝玉的父亲,林黛玉的舅舅,薛宝钗的姨父。他是除贾母外荣国府的最高掌权者,度但同贾母一样不常管理府中大小俗务,每日只看书著棋,同一众清客闲聊,是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他并不喜好问繁华奢侈的生活,在游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