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52 更新时间:2024/1/14 10:45:47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宋代〕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官场腐朽,人人掩鼻而过,自古以来只有酒是香的。自从隐居在云烟畔,生活潇洒、闲适,每天都欣赏歌舞,好不自在。

赏析

稼轩词,大多都借景抒情、以物言志,这首词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标签: 宋朝辛弃疾

更多文章

  •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辛弃疾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辛弃疾 〔宋代〕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译文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

  • 《浣溪沙·赋清虚》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辛弃疾

    浣溪沙·赋清虚辛弃疾 〔宋代〕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译文病起饮食无味,强吃效果也不佳。只好陪伴病僧,念经长吃斋。心中一片虚空,似风吹香烟心头过,也无一点灰。早晨云出山,随风飘散一去未曾回。待到前村行雨了,就会自

  • 《忆江南·春去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刘禹锡

    忆江南·春去也刘禹锡 〔唐代〕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译文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

  • 《始闻秋风》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刘禹锡

    始闻秋风刘禹锡 〔唐代〕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

  • 《踏歌词四首·其三》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刘禹锡

    踏歌词四首·其三刘禹锡 〔唐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译文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注释递相:轮流更换。鬟(huán):环形发髻。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赏析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

  • 《与歌者何戡》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刘禹锡

    与歌者何戡刘禹锡 〔唐代〕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译文我离别京城已经二十多载,今日重闻宫中旧曲,心中无限感慨。当年老相识就只剩下何戡一个,他又殷勤地把《渭城曲》唱起来。注释何戡:元和、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帝京:帝都,京都。天乐:指宫中演奏的音乐。不胜情:感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创作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

  • 名句“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名句“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出自于哪里?此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雨岩》,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生查子·独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翻译人在溪边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蓝天倒映

  • 《无题四首》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李商隐

    无题四首李商隐 〔唐代〕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

  • 《日日》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李商隐

    日日李商隐 〔唐代〕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