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望终南山》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望终南山》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53 更新时间:2024/2/3 5:46:21

望终南山

世民 〔唐代〕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重叠的山峦俯瞰着渭水,青绿色的屏峰直插九天。

云霞托红日从岭上升起,苍翠的山岩贮蓄着云烟。

层层的松林早晨如夜晚,重重的远山似缺又似全。

面对终南我安然消千虑,无须劳烦去寻访那众仙。

注释

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今西安市西南,是唐时隐居和游玩的名胜之地。

渭水:即渭河,黄河的主要支流源出甘肃鸟鼠山,入陕,横贯渭河平原,至潼关,入黄河。(见《水经注·渭水》)

碧嶂: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扶:托。

贮(zhù):储存、贮藏。岩烟:深山的岩洞能生云烟。

叠松:重迭密集的松林。

岫(xiù):远山。阙(quē):同“缺”。

恬(tián):恬淡、安静。

无劳:无需。九仙:众仙人。九指多数。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诗,诗歌一开篇便透出一股帝雄霸之气,收束由景入情。首联写总景,俯视滔滔渭水;翠峰直插云天;颔联写远景,写日出的壮美和岩烟的朦胧;颈联写近景,写山林的迷离昏暗,尾联收束发感慨,江山如此壮美,无须再去寻仙。此诗用词壮丽雄奇,庄重严整,音韵和谐,语势流畅。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起笔豪雄,一个“俯”字,有居高临下之势;一个“插”字,有威猛挺拔之气。岭上彩霞,托出一轮红日;青翠深山,蓄积千重云烟。颔联“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二句写出了日出的壮美和岩烟的朦胧景象,尤显绚烂多彩。层层松林,雾气迷蒙,分不出早晚;重重远山,云烟遮蔽,似缺又似全。颈联“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二句写远山近林的迷离昏暗,茫茫一片,透露出山林幽深、朦胧、神秘的特点。上面六句描写终南美景,笔触华美、壮丽、雄奇,虽平仄不合律,但以对句出之,尤显庄重、严整,使音韵和谐,语势流畅。尾联“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二句抒怀,直言面对美好的山水,将人生的烦恼和忧虑一扫而光,无须再去求访神仙了。

此诗全用对句,首二句雄峻豪迈,显示了帝王的气象,末二句拒访神仙,有积极意义,十分难能可贵。

创作背景

李世民游终南山,面对终南山雄奇壮美的景色,将人生的烦恼和忧虑一扫而光,遂借景抒情,写下此诗。

标签: 唐朝李世民

更多文章

  • 《行经华阴》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崔颢

    行经华阴崔颢 〔唐代〕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译文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

  • 《和端午》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张耒

    和端午张耒 〔宋代〕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注释竞渡:赛龙舟。讵(jù):岂,表示反问。殒(yǔn ):死亡。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

  • 《端午即事》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文天祥

    端午即事文天祥 〔宋代〕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译文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

  • 《清平乐·年年雪里》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李清照

    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 〔宋代〕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译文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赏梅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不知不觉泪水沾满了衣裳。今年又到梅花开放的时候,我

  • 《西洲曲》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北朝,西洲曲

    西洲曲佚名 〔南北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

  •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黄庭坚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 〔宋代〕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译文在宜州看到梅花开放,知道春天即将来临。夜尽时,迟迟闻不到梅花的香味,以为梅花还没有开放;早晨起来,才发现在面南的枝条上已开满了梅花

  • 《念奴娇·梅》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辛弃疾

    念奴娇·梅辛弃疾 〔宋代〕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译文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

  • 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妙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晏殊,宋朝

    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妙在哪里?这首词咏写的是一位夏日闺阁美人。上片概写美人夏日装扮,下片特写美人容貌,层次较为清晰,颇有一种静态美,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鉴赏。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宋代: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

  • 晏殊的《清平乐·金风细细》好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晏殊

    晏殊的《清平乐·金风细细》好在哪里?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鉴赏。清平乐·金风细细宋代: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

  • 《读山海经·其一》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朝,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魏晋〕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译文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鸟儿为有了依托的地方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