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4/2/19 21:01:13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宋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

一作:江吴)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羌管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故称“高牙”。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创作背景

吴熊和《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考证此词为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作。孙沔向误作孙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引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标签: 宋朝柳永

更多文章

  •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宋代〕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

  • 《生查子·元夕》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宋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苏轼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 〔宋代〕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天应乞与 一作:天教分付; 尽道 一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宋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

  • 《临江仙·夜归临皋》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 〔宋代〕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

  • 屈原《九歌·山鬼》描绘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歌,屈原

    屈原《九歌·山鬼》描绘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此诗叙述的是山鬼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创作背景此篇为祭祀山神的颂歌。至于诗中的“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存在争议。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

  • 屈原的《九歌·湘君》描绘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歌,屈原

    屈原的《九歌·湘君》描绘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此诗是祭湘君的诗歌,并且是以湘夫人的语气写出,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湘君是湘水男性之神,与湘水女性之神湘夫人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

  • 《杵声齐·砧面莹》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贺铸

    杵声齐·砧面莹贺铸 〔宋代〕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译文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注释砧(zhēn

  •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贺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 〔宋代〕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译文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物是人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什么不能与我同归呢?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原野里绿草

  • 《吊屈原赋》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吊屈原赋,汉朝

    还不知道《吊屈原赋》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什么情感?这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表达了对屈原不幸遭遇的深致伤悼,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贾谊在赋中对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实就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因为两人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