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43 更新时间:2024/1/10 4:45:28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南北朝〕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译文

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

斜阳照射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想到离开后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不由得心中惆怅,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注释

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 诗意。

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

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

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

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

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

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佳期:指归来的日期。

怅:惆怅。霰:雪珠。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

赏析

此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全诗十四句,前两句交代离京的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中六句写景,描绘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后六句写情,抒发人生感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著”、“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

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着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

标签: 南北朝谢朓

更多文章

  • 辛弃疾假托闺怨之词抒发胸中郁闷,遂作《祝英台近·晚春》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

  • 《春居杂兴》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王禹偁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王禹偁 〔宋代〕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译文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注释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创作背景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

  • 《村行》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王禹偁

    村行王禹偁 〔宋代〕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译文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微微开放,任由马儿随意行走兴致悠长。秋风瑟瑟在山谷间不停回响,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

  • 辛弃疾心中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怀念,遂作《满江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辛弃疾,《满江红》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满江红》,一起来

  • 辛弃疾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遂作《鹧鸪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辛弃疾,《鹧鸪天》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鹧鸪天》,一起来

  • 辛弃疾送别到上饶探访的杜叔高,遂作《虞美人·用前韵送杜叔高》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辛弃疾,《虞美人·用前韵送杜叔高》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虞美人·用前韵送

  • 辛弃疾正值中年政治失意之时,遂作《满江红(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辛弃疾,《满江红(二)》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满江红(二)》,

  • 《暑旱苦热》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王令

    暑旱苦热王令 〔宋代〕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译文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高

  • 《雨后池上》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刘攽

    雨后池上刘攽 〔宋代〕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译文骤雨过后,蓄满水的池塘平静无波;清澈的池水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屋角檐楹。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洒向池中的荷叶,发出一片清脆悦耳的声音。注释池上:池塘。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淡磨:恬静安

  • 《夜坐》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张耒

    夜坐张耒 〔宋代〕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译文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霜还未落下秋气已先清冷、萧瑟。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仅剩的几片树叶迎着秋风却仍在飒飒作响。注释夜坐:夜间月下独坐,在思考人生。庭户:庭院。夜霜欲落:古人认为霜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