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普米族丧葬习俗 普米族为何会有二次葬礼

普米族丧葬习俗 普米族为何会有二次葬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5 更新时间:2024/1/13 10:02:08

在火葬后,普米族还将骨灰罐送到坟山(罐罐山)下,还要举行二次葬仪,但各地举行二次葬的时间及规模不同。永宁普米族在火葬二天就把骨灰罐直送到坟山,仪式比较简单。但部分地区的普米族,二次葬仪却极为繁琐。

二次葬仪要杀羊祭祖,又称送羊仪式。完成这一仪式至少要几百斤猪肉,几百斤酒,物质条件要求较高,只有正死亡而又女者才能举行二次葬仪。

二次葬仪分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火后次日,捡13节骨头,装人土罐,在火化场垒坟,坟堆上位挖个洞,将装有骨灰的土罐埋起来,上压一块石板,当日在石板上烧一堆火,将家中儿孙带来的酒肉等食品祭在火堆上,儿子儿孙在坟墓下方叩头,让死者安息。在骨灰罐上插一韩规使用的手杖。这一阶段要备足够的酒肉等食物,要请家族、亲友临,参加葬仪。

第二阶段:需要两天时间,普米语称“直八外”或“巨尔”。第一天,在埋有骨灰罐的石板上烧火,用酒肉剿巳,请韩规在家中颂招魂经。

第二天,房前上方搭祭坛,众韩规坐祭坛前,念开路经送魂。阳落山时,韩规到后院举行送羊仪式。将活羊剖腹取出羊心,供在临时搭就的天香坛上。

然后,立即将羊尸用披毡盖起来,前面点上一盏油灯。过一段时间后,将羊拿到厨房肢解,羊皮及头蹄送与韩规,羊肉煮给帮忙的人吃,死者亲属不能吃羊肉。

第三阶段谱米族语音称为“使都让比”。这一阶段,规模较大,花费较多。这一程序需3天时间。第一天,请韩规在家中颂经招魂,派人将埋在坟场的骨灰罐取回,人们骑集队接回骨灰罐,意为将死者灵魂请回家。

骨灰罐安放在人大床的灵中。韩规继续颂召魂经,抚慰亡灵。第二天,在正房侧面,平整出一块方形的空地,韩规用白面粉在空地上绘出各种图形,意为铺上雪白的地毯,迎接“用及典巴”(韩规教崇拜的一天神)帮助超度亡灵。

韩规在空地上排列好各种道具,做成一个灵场,将骨灰罐从家中般出,放在灵位上。韩规颂经至下午3时许,将灵骨尽数倒出,将十三节骨头依次排在一块木板上,然后用蒿筷将骨头一节节捡到罐内。

下午太阳将落时,牵出为死者引路的白绵羊,韩规作法念经,使羊浑身抖动,然后一刀刺入,取出羊心供在灵位上,祭祀亡灵。第三天,清晨太阳出山后,派人将骨灰罐送往罐罐山,放在树洞或石崖下,密不告人。

送骨灰罐的人在罐罐山午餐,进行简单的剿巳。送骨灰的人回来时,既不能回头望,也不能说话,担心亡灵会跟踪而来。至此,送葬程序才全部结束。

更多文章

  • 揭秘裹草帘子舞:普米族尝新节上的舞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文化艺术,裹草帘子舞,普米族舞蹈

    裹草帘子舞”普米语叫“贡哩年嘎”。普米族有个“尝新节”,普米语叫“酥哩玛席”。一年一度十分隆重。时间在每年的秋收时候。新养刚成熟,便收一点来酿酒。新酒酿成后,祭灶神和祖先,然后将酒罐悬挂于树上,由家长启开罐口,先饮三口,随后家人尽情畅饮。 这天,村邻们还要用牦牛角装上酥哩玛洒,相互敬酒对饮。尝新节

  • 普米族撵鬼舞:古老的巫术舞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文化艺术,撵鬼舞,巫术

    “撵鬼舞”(普米语“醒英蹉”)是兰坪普米族“师毕米”(巫师)为病人或遭祸之家举行“璀凯”(汉称“送替身”或“退口舌”)仪式时所跳的巫舞。璀凯一般是在晚上进行。设两个祭台,第一祭台设在炕边,第二祭台设在门前。先是巫师净身,即用杉树,香柏树,山茶花枝叶的烟气熏休全身,再用篙枝叶擦身,清口腔,尔后设香案。

  • 普米族习俗 趣味横生的普米族婚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民俗节日,普米族习俗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过去,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主要通过祭奠山神、龙潭、喜庆节日的盛会以及日常的劳动生产等活动来进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这些机会,互相物色对象,互相找理由和借口接

  • 普米族饮食 普米族饮食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普米族饮食,普米族文学艺术

    普米族面食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儿童常食用烤稀面饼,普米人也常吃煮面片。普米族食用肉类食物的数量较大,主要是猪、牛、羊、鸡肉,以猪肉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杀猪,一方面便于贮藏,另一方面也是为大过年做准备。猪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

  • 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民间神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着许多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远古英雄的神话。它是鄂温克族先人的远古思维的反映,也表现了对于自然界的丰富想象和征服自然的美好的愿望。在鄂温克族神话中,往往在内容上同萨满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萨满说成是在人类初年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一则神话中说,在萨满出现之前,人和其他动物差不多

  • 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何历史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着民族来源、诸神、萨满、地方风物、历史人物的传说。在鄂温克族中有一句格言说:“老人不讲古,后人会失谱”,把讲传古事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使得许多传说得以承传下来。在这些传说中,有的叙述了过去的人物和事情,与历史事件有相吻合之处,有的则是夹杂了传奇、想象的因素,寄托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追念和情

  • 鄂温克族饮食 鄂温克族独特的肉食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饮食,鄂温克族肉食

    1、手把肉。手把肉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吃法。其制作方法是将生肉放入清水中煮,煮手把肉的汤中不放盐,但有时要放一些土豆。吃手把肉时需要配一些调味品,有韭菜花、菜末或辣酱等,也可以在肉汤中放盐蘸着吃。手把肉的吃法是用一只手拿着煮熟的带骨的肉,另一只手拿着小刀将肉割成小块,蘸调料吃。割肉时的刀法

  • 鄂温克族宗教 鄂温克族的萨满崇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鄂温克族宗教

    “萨满”,在鄂温克语中有知晓、通晓的意思。萨满被认为可以交往于人与神灵之间,他们能以法术的力量,为病人驱鬼治病,为猎人祈福降恩。鄂温克族中的每个氏族或大家族中,都有萨满。新萨满一般要在老萨满去世后三年再产生。萨满的继承人通常是老萨满的子女或近亲。当发现有人突然精神错乱,就以为这是成为萨满的征兆。氏族

  • 锡伯族饮食 锡伯族的全羊席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锡伯族饮食,全羊席

    锡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全羊席锡伯族中最具代表的全羊席,是跟满汉全席是一个意思,都是由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组成一桌宴席。一桌满汉全席可以让你吃遍大江南北,而一桌全羊席却是能让你吃遍羊的每一个地方。锡伯族全羊席是该民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是锡伯族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全羊席的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

  • 锡伯族文化 锡伯族的民间歌曲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锡伯族文学艺术,民间歌曲

    锡伯族民间歌曲音乐是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而民间歌曲是锡伯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中其了解锡伯族的生活变迁,这种民间歌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锡伯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锡伯族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文化中民间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