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有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有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05 更新时间:2024/1/17 13:03:10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柳永的《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宋代〕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鸟 一作:岛)

归云一去无踪迹,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少年 一作:去年)

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鸣。“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古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功名利禄的争逐。不过柳永此词在“马”字之下,所承接的却是“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一种强烈的反衬。而在长安道上词人之“马”之“迟迟”行走,则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秋蝉的嘶鸣独具有一种凄凉之致。“蝉嘶”之上,还加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秋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被秋蝉嘶而引起的哀感的词人之心情的缭乱纷纭。至于“高柳”二字,则一则表示了蝉嘶所在之地,再则以“高”字表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经凋零,所以才显得树的高。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上阕后三句是说,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写词人在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飞鸟隐没在长空之外,夕阳隐没更在飞鸟之外,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天苍苍,野茫茫,词人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可供投止之所。

词的上半阕是词人自写其今日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全从外界的景象着笔,而感慨极深。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下阕前两句是说,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写对于过去的追思,则一切希望欢乐不可再得。对于柳永而言,他过去的愿望和期待都已经同样落空了。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末三句是说,冶游饮宴的兴致已经衰减,过去的酒友也已经寥落无几,现在的我已经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了。末三句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志和意愿一无所成,岁月流逝,只剩下“不似少年时”的悲哀和叹息。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总之,柳永以一个禀赋有浪漫之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而生活于当日之士族的家庭环境及社会传统中,本来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而他自己由后天所养成的用世之意,与他自己先天所禀赋的浪漫的性格和才能,也彼此互相冲突。他的早年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于是年龄老大之后,遂终于落得了志意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昔叶梦得《避署录话》卷记下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柳永的悲剧是值得后人同情,也值得后人反省的。

更多文章

  • 刘禹锡《秋风引》: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禹锡,《秋风引》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夔,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南宋)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

  • 李清照的冷门词作:《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清照,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释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

  • 南宋词人苏庠的佳作:《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庠,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庠的《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宋)苏庠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赏析该词上阕写旅途风景、词人醉梦情景,下

  • 辛弃疾的一首《鹧鸪天·和昌父》表达了什么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辛弃疾,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鹧鸪天·和昌父》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和昌父(宋)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词,是抒写自己归隐情趣的。它以“三贤

  • 刘禹锡《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禹锡,《始闻秋风》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朱淑真《秋夜》:此诗无一“情”字,却无处不含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淑真,《秋夜》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作品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为劫后余篇。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朱淑真的《秋夜》,一起来看看吧!秋夜朱淑

  • 柳宗元《江雪》:“寒江雪”三字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

  • 卢钺《雪梅》:雪因梅有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有高尚的品格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卢钺,《雪梅》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梅》,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卢钺的《雪梅》,一起来看看吧!雪梅卢钺〔宋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

  • 辛弃疾词作赏析:《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辛弃疾,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宋)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後夜相思月满船。注释二年:即淳熙三年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