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杜牧《山行》:这首诗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杜牧《山行》:这首诗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95 更新时间:2023/12/12 22:52:15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其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杜牧的《山行》,一起来看看吧!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标签: 杜牧《山行》

更多文章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有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

  • 刘禹锡《秋风引》: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禹锡,《秋风引》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夔,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南宋)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

  • 李清照的冷门词作:《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清照,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释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原为象声词

  • 南宋词人苏庠的佳作:《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庠,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庠的《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宋)苏庠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赏析该词上阕写旅途风景、词人醉梦情景,下

  • 辛弃疾的一首《鹧鸪天·和昌父》表达了什么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辛弃疾,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鹧鸪天·和昌父》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和昌父(宋)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词,是抒写自己归隐情趣的。它以“三贤

  • 刘禹锡《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禹锡,《始闻秋风》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朱淑真《秋夜》:此诗无一“情”字,却无处不含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淑真,《秋夜》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而《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作品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为劫后余篇。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朱淑真的《秋夜》,一起来看看吧!秋夜朱淑

  • 柳宗元《江雪》:“寒江雪”三字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柳宗元,《江雪》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

  • 卢钺《雪梅》:雪因梅有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有高尚的品格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卢钺,《雪梅》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梅》,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卢钺的《雪梅》,一起来看看吧!雪梅卢钺〔宋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