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把洞庭湖写得最美的宋词,你读过吗?

把洞庭湖写得最美的宋词,你读过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01 更新时间:2023/12/8 8:02:24

洞庭湖,向来是诗人们笔下的宠儿。君不见杜甫笔下的唐诗,一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宏大,心胸壮阔,把千里洞庭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再看浩然,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是把其中的波澜壮阔描绘到了极致。

宋词笔下,多是儿女情长,婉约表达层次丰富,内蕴丰厚。范仲淹、苏东坡赋予宋词以充足的硬朗气概,这才有了豪放词的别有天地。后人继承东坡词传统,将才华倾倒在千里洞庭之上,才有了这篇无与伦比的精彩词作: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这就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阻风山峰下》。这个词人之前没怎么入选过中学语教材,说来有点陌生,但是其继承了东坡词传统,将豪放注入到诗词之中,使得他笔下的宋词别有风味。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那首《念奴娇·过洞庭》也得以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

在今天我们探讨的这首词中,“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篇12字向来为人称道。诗词就是如此,每个字都简单无比,但是组合在一起,却能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勾勒出美轮美奂的意境。

遥想当年的词人,在一个秋色宜人的季节,乘坐一叶扁舟,行走在千里湖面之上。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已经渐渐有了秋天的气息。船在走,水流也在走。但是无论如何走,那眼中的秋色烂漫,却从未离开,从未远走。

正因为此,词人觉得是这一叶扁舟“满载一船秋色”,一同走在旅途之中。而岸边的满眼秋色,更是令人神往。

目光所及之处,看得到湖面的平静。湖面广阔,却静若一面镜子。词人乘船行到此处,因为风阻太大无法前行,却能在此避风处得到如此平静湖面,当真是幸运的了。

而且,这十个字之下,词人宛若画中游。古人所说诗中有画,宋词当中,也有如此精致的追求。

标签: 张孝祥宋朝

更多文章

  • 《贺新郎·西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文乃翁

    【原文】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译文眼前

  •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卢祖皋

    【原文】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间,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译文】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

  • 《望海潮·洛阳怀古》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秦观

    【原文】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译文】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

  • 《杵声齐·砧面莹》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贺铸

    【原文】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译文】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注释】砧(zhēn)﹕捶衣服的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苏轼

    【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谁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

  • 《水调歌头·游览》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黄庭坚

    【原文】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译文】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

  • 讽刺古诗的经典之作,这首《题临安邸》你读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升,宋朝

    孔子最早评价诗歌的功能,给予了“兴观群怨”四种功能。而其中的“怨”就是着重讲的诗歌的讽喻功能。也就是说写诗表达出讽刺,帮助统治者有所改进。这应该是文学作品重要的功能所在。《诗经》当中本身就有很多表达讽刺意义的诗篇,最著名的莫过于《硕鼠》。这样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史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今天的这首古诗就

  • 工部尚书带美人出游,写出一首经典宋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祁,北宋

    说到春天的唐诗宋词,必然会有人提到著名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个“闹”字向来是中学阶段对诗词语言进行分析的重点。在王国维看来,这一个“闹”境界全出,这一种观点一直到今天依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因为他写出了春天杏花簇拥开放的热闹劲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 “桃李满天下”出自哪里?这首诗你读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白居易,唐朝

    古典诗词当中出现成语并不奇怪。因为无论是成语还是古典诗词,都是汉语凝练性特点的典范。限于字数,他们必须要让每一个字词展现出最大的表现力。所以在很多的诗词当中,就出现了在后续得到广泛使用的凝练性极高的成语。比如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里面就包含了“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两个成语。下面

  • 白居易写春风的一首诗,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唐朝

    美丽的春天总是值得讴歌的,而春天到来的最早讯息都是春风送来的。春风吹过,柳枝吐新绿,百花齐盛开。春风是温暖的,同时又是最公平的。它不光带来了春回大地,不光带来了百花争艳,连地上的青草也都随之探出了脑袋,一片勃勃生机。白居易一首并不知名的唐诗,更是夸赞了春风最有魅力的存在。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