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荷花的?蕴含怎样的深意?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荷花的?蕴含怎样的深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63 更新时间:2024/2/9 3:07:24

历朝历代有不少关于荷花的诗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初荷新雨后,绿叶翠如烟。走近鸡龙河,空气里氤氲着一湾荷花的馨香,沁人心脾,弥漫魂魄。正应和了一联古诗:“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清·杨二酉《大寺荷风》)。确切地说荷香分花香与叶香。风拂荷影,花香淡雅;青袭翠绿,叶香清远。

竹阴入寺绿无暑,荷叶绕门香胜花。

——清·厉鹗《五月十三日同丁敬身游智果寺》

杨柳染绿的一溪河水里,荷叶连天。近处,绿盘滚珠,浓浓淡淡;远处,错落有致,大铺大展。荷叶密密地紧挨着,缠绵着,一直绵延到远方。一河碧水亦因这团团绿色而更显清冽幽深。

暮春时节,荷丛清澈的水面探出浅绿的芽尖,内卷的嫩叶点点舒放,徐徐绽开,有些晕红的小绿叶如同羞涩可爱的孩儿,日日灵动,由铜钱大变为巴掌大、团扇大、蒲团大,颜色越来越浓,“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南北朝·刘孝威《采莲曲》)。

阳光下,荷叶绿得层次分明:浅绿、翠绿、深绿、墨绿,好像被精心调制的水彩染就。不经意间,荷叶就离开水面,细细的荷茎,高高地托起团团荷叶。“绿云拥扇青摇柄”(宋·张耒《对莲花戏寄晁应之》),如河湄邂逅一个个袅娜飘逸的女子。她们纤腰楚楚,撑一把绿色的油纸伞,长发轻飘,风情万种。当真是“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隋·杜公瞻《咏同心芙蓉》)呀!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没人腰。

——清·石涛《荷花》

油亮碧绿的荷叶,自然、素洁、端庄、清芳,透着一股特别的灵秀清香,安安静静地伴着一溪粉荷。

“万柄亭亭出碧漪”(宋·林景熙《荷花》),荷叶翠绿,衬出花之娇艳;只有荷叶的无穷碧,才有荷花的别样红;才“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赠荷花》)的楚楚动人。

粉的、白的、粉白的、粉红的荷花,娇艳无比。朵朵荷花嫩蕊摇黄,金色花蕊的流苏丝绒一般细密柔软。莫非是天上缤纷的霞、灿烂的云,化身为鸡龙河的凌波仙子?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宋·欧阳修《荷叶》

这荷花,正如诗里所描绘,“荷叶临风翠作裳”(宋·苏泂《荷花》),少女的绿罗裙与田田荷叶浑然一色。墨绿的叶、粉红的花,临水照影,宛若娇美的少女:有的含羞遮面,有的妩媚可人,有的窈窕靓丽,有的娇柔高雅。几枝荷花刚刚凋零,荷叶中露出粉黄的莲蓬,如初生婴儿粉嫩娇美的脸庞,眯着星星一般的眸子,憨萌萌、怯生生,让人油然而生怜意。夏日的荷少了几分才出水时的天然,多了几分女子美目流盼的成熟:清丽素雅,却不失妩媚俏丽。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宋·苏东坡《鹧鸪天》

河湄飞来几只白鹭,一大两小。大白鹭伸长脖颈在水里啄鱼虾,两只初学觅食的小白鹭也被水中浮游的小鱼儿吸引,踏着荷叶走进河面深处。大白鹭担心地在岸边喔喔叫唤,玩兴正浓的小白鹭却不管不顾。大白鹭只好小心地涉进溪水驱赶它们。

三只白鹭,前前后后,忽儿钻进荷中,忽儿跳上荷叶,玩起“捉迷藏”,极有趣。“扑哧”一声,一条红鲤从荷叶中跃起,又“啪嗒”一声,瞬间跌落水里。溅起的水花惊得刚刚还虎踞荷叶呱呱高唱的小青蛙,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悄然藏身荷叶下。

风清荷香,莲动鱼惊,蛙噗水响,给平静的河水增添了几多雅趣。

菡萏、芙蓉、溪客、静客、芙蕖、水芝、泽芝、水华,读着荷这么多芳名,你会唇齿生香。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魏晋·佚名《青阳渡》

这首通俗如民谣的诗,把荷的形态和特征描绘得栩栩如生。从春天“点溪荷叶叠青钱”的秀丽(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到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蕴(宋·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再到寒秋“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风雅(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荷叶从清秀高雅蜕变为沧桑疏离,流露得依然是超凡脱俗的凄清本色。一派天然的荷叶,从春看到冬,时时刻刻都是美的。荷叶不仅可以审美,于人还有很多益处。

《本草纲目》中记载,“荷叶:苦、平、无毒”。鲜叶具有解暑、清热、利湿等作用。经过炮制后的荷叶有清热解毒,提神明目,降血压、血脂的奇效。荷叶做粥,清香若有若无,似隐似现,食后令人暑气顿消。女子经常食用清爽可口的荷叶粥,还能瘦身美容。如今还研制开发了保健的莲叶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就记载了妻子芸娘用荷花熏茶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芸娘这真实的古时美丽女子,只因心境如荷般风雅,才把缺油少盐的苦涩日子过得诗意浪漫。

清代诗人张宝臣《晚步》诗云“竹枝风影更宜月,荷叶露香偏胜花”;梁守存《看新荷》诗亦云“似经雨过风犹飏,未到花时叶早香”;荷叶的清香,其实比花本身还要耐人寻味。

此刻,漫步河湄,清风徐来,姿态各异的荷叶随风翻动,翠叶送爽,如袅袅的清凉绿色在你眼前飘拂。你看,溪水里那一柄柄碧绿可人的莲叶,正“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去(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标签: 荷花诗作

更多文章

  •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毕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朱彝尊(公元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又号醧(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南朱

  • 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彦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那

  • 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词虽较短,却富有很深的意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陆游的《南乡子·归

  • 王建所作的《精卫词》,流露出作者无限悲悯的博大情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建,唐代

    王建,字仲初,中唐时期官员、诗人,生于768年,逝于835年,其一生正好贯穿整个中唐。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建所作的《精卫词》吧。精卫词王建 〔唐代〕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

  • 王建《海人谣》,揭示了在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建,唐代

    王建,字仲初,中唐时期官员、诗人,生于768年,逝于835年,其一生正好贯穿整个中唐。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建所作的《海人谣》吧。海人谣王建 〔唐代〕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

  • 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词人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点绛唇·试灯夜初晴》,一起来看看吧!点绛唇·试

  • 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全词写得真切、自然、哀婉动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张曙,小字阿灰,是南阳(今属河南)人,是侍郎张祎之从子。(一说侄)。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颇为乡里所重。词传一首,或疑张泌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曙的《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张曙 〔唐代〕枕障薰炉隔绣帷,

  • 周密《四字令·拟花间》:写了闺中女子思人不见人的无可奈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密,《四字令·拟花间》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著

  • 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全词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孙光宪(901-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向家乡贵坪村)。五代至北宋大臣、文学家。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有《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词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

  • 李益所作的《汴河曲》,将诗人的忧国愁绪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益,唐代

    李益,字君虞,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出名,擅长七言绝句,代表作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江南曲》等。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益所作的《汴河曲》吧。汴河曲李益 〔唐代〕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译文及注释译文汴水悠悠东流,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