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纵观全词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纵观全词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66 更新时间:2024/1/25 5:48:46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一起来看看吧!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宋代〕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词人从景物写起:“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读者不必拘执。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情味。接着再泛写一笔:“但月夜、常啼杜宇。”“月夜”自然不是这个风雨之夜,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况是此时此境呢! “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的感受。

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这杜鹃竟然可以在发出鸣叫,催成词人几行清泪,惊残他一枕孤梦之后,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客中愁闷时那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此时作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更多文章

  • 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描述荷花的?蕴含怎样的深意?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荷花,诗作

    历朝历代有不少关于荷花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荷新雨后,绿叶翠如烟。走近鸡龙河,空气里氤氲着一湾荷花的馨香,沁人心脾,弥漫魂魄。正应和了一联古诗:“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清·杨二酉《大寺荷风》)。确切地说荷香分花香与叶香。风拂荷影,花香淡雅;青袭翠绿,叶香清

  •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不着“情”字,而哀怨之意毕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朱彝尊(公元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字锡鬯(chàng),号竹垞(chá),又号醧(yù)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诗宗(南朱

  • 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彦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那

  • 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词虽较短,却富有很深的意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陆游的《南乡子·归

  • 王建所作的《精卫词》,流露出作者无限悲悯的博大情怀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建,唐代

    王建,字仲初,中唐时期官员、诗人,生于768年,逝于835年,其一生正好贯穿整个中唐。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建所作的《精卫词》吧。精卫词王建 〔唐代〕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

  • 王建《海人谣》,揭示了在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建,唐代

    王建,字仲初,中唐时期官员、诗人,生于768年,逝于835年,其一生正好贯穿整个中唐。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建所作的《海人谣》吧。海人谣王建 〔唐代〕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

  • 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词人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点绛唇·试灯夜初晴》,一起来看看吧!点绛唇·试

  • 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全词写得真切、自然、哀婉动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张曙,小字阿灰,是南阳(今属河南)人,是侍郎张祎之从子。(一说侄)。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颇为乡里所重。词传一首,或疑张泌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曙的《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张曙 〔唐代〕枕障薰炉隔绣帷,

  • 周密《四字令·拟花间》:写了闺中女子思人不见人的无可奈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密,《四字令·拟花间》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著

  • 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全词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孙光宪(901-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向家乡贵坪村)。五代至北宋大臣、文学家。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有《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词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