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朝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元朝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46 更新时间:2023/12/20 22:53:49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元代〕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北曲属中吕宫,以张可久《山坡羊·酒友》为正体,十一句,押九韵,或每句入韵。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主旨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赏析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

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 都 变 做 了 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 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创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标签: 张养浩元朝

更多文章

  • 《寿阳曲·新秋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散曲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贯云石

    【原文】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作者简介】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因其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人。文武双全,官至知制诰同修国史。后辞归江南,卖药杭州。散曲与徐再思(甜斋)齐名,世称“酸甜乐府”。任二北辑有

  • 《普天乐·浙江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姚燧

    【原文】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写作背景】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德清将它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注解】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

  • 《阳春曲·春景》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胡祗遹

    【原文】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作者简介】胡祗遹(1227-1295),字绍开,一作少凯,号紫山,磁州武安(今河北磁县

  • 《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意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胡祗遹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写作背景】原作无标题,共两首,此其二。。【注解】斤斧:斤即斧头。斤,斧同义。笑加加:即笑哈哈。【译文】捕到了鱼便心满意足,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个拿起钓竿,一个收起斤斧。两

  • 《小桃红·江岸水灯》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盍西村

    【原文】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作者简介】盍西村(生卒年不详),盱眙(今属江苏)人。工散曲,现存小令十七首,套数一套。【写作背景】盍西村的小令中有两组分别题为“临川八景”及“杂咏”的组曲,共十四首。本篇为“临川八景”中的第

  • 《小桃红·客船夜期》的作者是谁?这首散曲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盍西村

    【原文】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写作背景】本篇为“临川八景”组曲之一。。【注解】绿云:此指烟霭汇聚成的如云烟团。冉冉:上升貌。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办理征收。厮追攀:相互追赶、招呼。【译文】如

  •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杨果

    【原文】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注释】棹:桨,作动词用,犹“划”。约:束,裹。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芙蓉:荷花的别名。谐“夫容”,一语双关。【译文】荷花湖上,采莲女子掉转船头正要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

  •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的作者是谁?这首散曲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杨果

    【原文】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注释】回文锦:东晋前秦才女苏惠后人因以“回文锦”代指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述情之物。被丈夫窦涛遗弃,织锦为“璇玑图”寄涛,锦上织入八百余字,回旋诵读,可成诗数千首。窦涛感动,终于和好如初。后人因

  • 《四块玉·马嵬坡》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马致远

    【原文】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注释】①睡海棠:比喻杨贵妃。②明皇:指唐玄宗。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④玉环:杨贵妃字玉环。⑤禄山:即安禄山。⑥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译文】杨贵妃就

  • 《四块玉·浔阳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马致远

    【原文】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注释】冷:凄冷,萧条。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连,连同。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醒:醒悟,觉醒。【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