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普天乐·浙江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普天乐·浙江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3/12/23 4:26:19

【原

浙江秋,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写作背景】

姚燧这首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德清将它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

【注解】

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

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

寒雁:秋分后从塞北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

青灯:即油灯。因发微青,故名。

宁奈:忍耐。

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仨sa),语尾助词。

【译文】

钱塘江边,吴山脚下,正值清秋之夜。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山重重叠叠。北雁南来,荷花凋谢。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今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

标签: 元朝姚燧

更多文章

  • 《阳春曲·春景》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胡祗遹

    【原文】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作者简介】胡祗遹(1227-1295),字绍开,一作少凯,号紫山,磁州武安(今河北磁县

  • 《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意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胡祗遹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写作背景】原作无标题,共两首,此其二。。【注解】斤斧:斤即斧头。斤,斧同义。笑加加:即笑哈哈。【译文】捕到了鱼便心满意足,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个拿起钓竿,一个收起斤斧。两

  • 《小桃红·江岸水灯》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盍西村

    【原文】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作者简介】盍西村(生卒年不详),盱眙(今属江苏)人。工散曲,现存小令十七首,套数一套。【写作背景】盍西村的小令中有两组分别题为“临川八景”及“杂咏”的组曲,共十四首。本篇为“临川八景”中的第

  • 《小桃红·客船夜期》的作者是谁?这首散曲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盍西村

    【原文】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写作背景】本篇为“临川八景”组曲之一。。【注解】绿云:此指烟霭汇聚成的如云烟团。冉冉:上升貌。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办理征收。厮追攀:相互追赶、招呼。【译文】如

  •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杨果

    【原文】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注释】棹:桨,作动词用,犹“划”。约:束,裹。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芙蓉:荷花的别名。谐“夫容”,一语双关。【译文】荷花湖上,采莲女子掉转船头正要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

  • 《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的作者是谁?这首散曲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杨果

    【原文】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注释】回文锦:东晋前秦才女苏惠后人因以“回文锦”代指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述情之物。被丈夫窦涛遗弃,织锦为“璇玑图”寄涛,锦上织入八百余字,回旋诵读,可成诗数千首。窦涛感动,终于和好如初。后人因

  • 《四块玉·马嵬坡》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马致远

    【原文】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注释】①睡海棠:比喻杨贵妃。②明皇:指唐玄宗。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④玉环:杨贵妃字玉环。⑤禄山:即安禄山。⑥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译文】杨贵妃就

  • 《四块玉·浔阳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马致远

    【原文】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注释】冷:凄冷,萧条。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连,连同。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醒:醒悟,觉醒。【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

  • 北宋诗人黄庭坚《牧童诗》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庭坚,北宋

    黄庭坚《牧童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牧童诗黄庭坚 〔宋代〕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吹笛风斜 一作:短笛横吹)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译文及注释译文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

  • 北宋诗人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庭坚,北宋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 〔宋代〕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