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赏析: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写的主角是谁?

赏析: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写的主角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55 更新时间:2023/12/6 7:49:43

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名叫《卖炭翁》,如果诗中的内容完全可信,那我们应该怎么形容当时的皇帝呢?自然是穷凶极恶、贪婪无耻,因为他竟然让宦官光天化日之下到街上半公开的抢劫。

而当时的皇帝是谁?就是唐德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可当我们看着唐德宗刚当皇帝时的种种表现时,谁能想象,《卖炭翁》隐藏的最大主角就是他呢?

还真不是吹牛,我当初读《卖炭翁》时,就觉得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因为一个卖炭的老头,拉着一车炭进长安城卖,结果宫里出来两个人,放下一点破布烂纱,就把那一车炭抢走了。(一车炭,千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牛头充炭直。)

我当时就想,如果皇帝真这样胡折腾,你说还有人敢来长安城卖东西吗?如果大家都不敢到长安城卖东西,那长安城岂不是得变成鬼城?

关键是,这是天子脚下,一个人的财产,竟然毫无保障,其它地方还能想象吗?总而言之,太监上街半公开的抢东西,竟然是奉旨进行的,这个帝国还有人管没人管了?

后来,再看历史书发现,唐德宗虽然不敢说多伟大,但是从他开始那种一副教科书式的操作看,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应该远远超过普通人。这样的唐德宗,即使再堕落,怎么干出这种事呢?

《卖炭翁》中的那个事,只要我们不是把历史当童话看,自然会发现,所有的皇帝都想这样玩,因为不这样玩,皇帝难免会感觉自己就是冤大头。

为了让大家理解中间的曲折,我先说一个经典的段子。

据说,有位大清皇帝一直以为,一天吃一个鸡蛋,那就是奢极之极的生活。因为一个鸡蛋的价格,在皇帝接触到的采购报告中,是三两银子一个(甚至是八两银子一个)。

这样算来,一天吃一个鸡蛋,一个月下来,就得近百两白银,甚至二百多两白银?

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一天吃一个鸡蛋,一个月下来,那就三万块钱的样子(甚至是七八万块钱的样子)。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自然有理由认为官员不贪污不受贿,一天吃一个鸡蛋,就是无法想象的事。

这个故事虽然出现在各种书中,而且有各种版本,更有权威人士出来爆料,说得一切好像是真的。

但是这种故事,就我理解,它肯定是一个段子。

因为相关官员敢把这种采购报告拿给皇帝看,皇帝直接砍了他的脑袋都是轻的,因为皇帝觉得应该杀他全家,因为你这就不是在欺骗皇帝,而是在和皇帝玩指鹿为马的把戏!

一个鸡蛋三两银子,那比鸡蛋奢侈几百倍、几千倍的食品也多的是,这些东西应该如报账呢?

这就好像,你进了一个饭店,一个鸡蛋就敢跟你要一千块钱、甚至三千块钱。你摆一桌普通的宴席,饭店会跟你要多少钱,你敢想象吗?因为跟你要百八十万,恐怕都是少的!

关键是,按这种换算比例,中央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能干多大点事啊?它靠什么让帝国维持运转呢?

事实上,相关官员不把皇帝当傻子看,就绝不敢报这种账。

因为鸡蛋在市面上的价格非明显,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一个官员拿这种东西滥报账,肯定会认为,皇帝最爱吃的东西就是肉夹馍,而且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

否则,他怎么能想到,官员贪污钱财时,竟然会从鸡蛋上大作章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普通老百姓喝的茶叶,几十块钱一两。皇帝喝的茶一万块钱一两,这个虽然说出来会让人感觉很贵,但是人们也不会感觉奇怪。关键是,就算你做一个市场调查,也不能说这是胡吹,因为市面上就是有这种茶叶,如果你需要,比这贵的也多的是。

但鸡蛋是大众货,老百姓吃的鸡蛋,一块钱一个,皇帝吃的鸡蛋一千块一个。这个不但会让人觉得很贵,更让人觉得这就是在扯淡。因为随便拉出个人做点市场调查,也知道这就是瞎报账,因为不要说一千块一个的鸡蛋了,就是十块钱一个的鸡蛋,你在市场上也不好找啊!

只要我们知道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相关官员如果想作假账,可供选择的东西多的是(就是类似茶叶这种大众化的物品也可以啊,至于各种奢侈品就更不用说了),怎么可能从鸡蛋这种注定会穿梆的东西上入手呢?

这种故事之所以可以流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谁一听,也会觉得太离谱了。

但是类似的段子流行,显然是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皇家用的东西,都是宁买最贵的,也不买最好的,而且虚报账的水份,常常都是挑战人类智商的。总而言之,我们买来的东西,市场价就这么贵,不知道皇帝信不信?反正我们都相信。

既然是段子,而且非常流行。相关内容肯定极尽夸张之能。但是谁也得承认,类似的事实非常普遍的存在。

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为什么会有宫市出现了。

因为在皇帝的眼中,在宦官的采购报告中,这种价格才是真实的市场价。

问题是在相关利益受损的人眼中,皇帝用这种价格买东西,那就是和上街明抢没有区别。

用前面的段子说,以前财政系统给皇帝买的鸡蛋三两银子一个,现在宦官给皇帝买的鸡蛋,竟然是十文钱一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呢?

皇帝认为,以前财政系统一直在把自己当冤大头看;财政系统则认为,皇帝派太监在外面抢劫。因为从前三两银子才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太监花十文钱就能买到,这跟上街公开抢劫有什么差别?

太监采购东西时,发生过一个比较经典的事情,那就是太监到市场上强买强卖一个农民木柴,还想顺便把这个农民的驴也牵走。这个农民当时气得要死要活,因为你他X的,还让人活不了?于是,上去就把那个死太监打得满地找牙。

许多人似乎想用这件事,证明宫里出来的太监就是当街在抢劫。

但是,皇帝显然不会这样认为。因为这件事很快惊动了皇帝,那个打伤太监的农民,无罪释放;并且还补偿了一笔钱,而那个死太监呢?被开除了公职!

类似的例子,似乎证明,在皇帝眼中,只要太监敢胡作非为,老百姓有权力打他,而且打他,也不会追究刑事责任,还会得到补偿。

更主要的是,这种事,从情理,它肯定是特例,因为这就不是正常人的操作方法。

因为,从前的政府采购权在政府系统,现在相关权力到了宫廷系统,太监想捞钱还不容易。

还用前面那个经典的段子说事,以前政府采购系统买一个鸡蛋报账三两银子;你现现在用三两银子,给皇帝买三斤鸡蛋,皇帝自然不会认为你在中间落好处,就算落好处,肯定也没有几文钱。

虽然说,政府官员肯定会说,你这是上街抢来的,因为世界上就没有这样便宜的鸡蛋。但是,卖鸡蛋的农民会这样认为吗?肯定不会的。总而言之,我买你的鸡蛋,三斤给你三两银子;你应该怎么操作,不用我教你吧!

你如果真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你以后指望我再到你这里买鸡蛋,你等下辈子吧!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真有某个太监,非要用三文钱一斤的价格去逼人把鸡蛋卖给自己吗?

这种人,也未必不会出现,因为老话说了,林子大了,啥鸟也会有的。问题是,皇帝相信,我们也相信,普遍官员都是上道的。无论政府官员,还是内廷的太监,都不可能干出这种离奇的行为。

因为手里握着采购大权,你竟然能想起借机去敲诈、抢劫发财,你真是个天才。

这就好像,你得了一个会下金蛋的鸡,你竟然会想起炖着吃它,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啊?

德宗死后,这种宫廷采购制度,因为反对的人太多,新皇帝上台后就废止了它。

在这种背景下,丑化这种宫廷采购制度的文艺作品开始大量出现。而白居易的《卖炭翁》,其实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众多这种文艺作品出现,一方面代表朝臣集团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也等于盛赞改除从前的种种弊端。

当然了,我这样说,无意说宫廷采购制度没有弊端、没有缺点;相反它肯定有很多缺点、弊端,但是如果说,这意味着皇帝支持宦官上街半公开的抢劫,也未免把历史当段子看了。

这就好像搞计划生育的时代,各种讽刺多生超生的文艺作品也是遍地都的。于是恍忽间让人感觉,如果中国早计划生育,就能如何如之何了。

而随着政策变化,突然之间,各种讽刺计划生育的段子如雨后春笋一样多。于是恍忽间又让人感觉,如果中国当年就鼓励多生超生,也早就如何如之何了。

其实呢,类似的内容都是宣传。因为只有宣传的内容,才会强调非黑即白,而客观分析的文章,很少这种论调。

德宗时代的宫市,其实也是如此的。

我们现在看到了大量反对宫市的宣传,所以自然会觉得宫市制度,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政策。

问题是,一切真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的。

就我理解,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不论它看起来多么错误,肯定也会有它理性的诉求;在当时会有很多人积极支持;否则,它就不会长久的成为一项国家政策。当我们把一项长久的存在的国家意志,解释为某个领导人的不可理喻,通常是看不到历史真相的。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看到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个段子。

标签: 唐德宗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该如何赏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商隐,唐朝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李商隐 〔唐代〕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译文及注释译文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

  •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如何使用美色诱惑关羽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色诱这件事情吧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还真的是蛮有趣的,因为在三国时期这个技法用的人很多了,什么吕布对董卓啊这个是最为出名的,但是其实曹操对关羽这位铁哥们也是有用过色诱之术的,哈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关羽

  • 《天净沙·即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元朝,乔吉

    【原文】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注解】即事:作者以此题共写曲四首,此为第四首。真真:暗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十赵颜得到一位美人图,画家说画上美人各真真,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后以“真真”代指美女。风风韵韵:指美女富于风韵。停

  • 《落梅风·鸾凤配》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散曲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周文质

    【原文】鸾凤配,莺燕约,感萧娘肯怜才貌。除琴剑又别无珍共宝,只一片至诚心要也不要?【作者简介】周文质(?-1334),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中年去世。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现仅《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存有残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

  • 元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养浩,元朝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元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 一作: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及注释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

  • 元朝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养浩,元朝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元代〕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译文及注释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

  • 《寿阳曲·新秋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这首散曲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贯云石

    【原文】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作者简介】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因其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人。文武双全,官至知制诰同修国史。后辞归江南,卖药杭州。散曲与徐再思(甜斋)齐名,世称“酸甜乐府”。任二北辑有

  • 《普天乐·浙江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姚燧

    【原文】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写作背景】姚燧这首小令,是一首离别之作。周德清将它选入《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题作“别友”。可见,当时就已脍炙人口。。【注解】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

  • 《阳春曲·春景》的原文是什么?这首散曲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胡祗遹

    【原文】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作者简介】胡祗遹(1227-1295),字绍开,一作少凯,号紫山,磁州武安(今河北磁县

  • 《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意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去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胡祗遹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写作背景】原作无标题,共两首,此其二。。【注解】斤斧:斤即斧头。斤,斧同义。笑加加:即笑哈哈。【译文】捕到了鱼便心满意足,砍到了柴就眼笑眉舒。一个拿起钓竿,一个收起斤斧。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