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送李十五》王昌龄所作,写出送别者和被送者之间的深情厚谊

《送李十五》王昌龄所作,写出送别者和被送者之间的深情厚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3/12/22 17:34:51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岑参等人都有很密切的来往。王昌龄的诗作以七绝见长,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七绝圣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昌龄所作的《送李十五》吧。

送别诗,在诗歌王国里,不仅是古代,即便是现代,也占据了某种至高点。所谓“人生自古伤离别”,又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大抵便是所指如此。正是因为与别离相关著名诗句太多,想要写出新颖别致的诗作,是十分困难的。

这首《送李十五》,又名《送李邕之秦》,作者是以“边塞诗”闻名于世的唐朝诗人王昌龄。诗题中提到的李邕,字泰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人称“李北海”,后为奸相李林甫诬害杖死。此诗不以句胜,而以情别,诗贵真情,并不是说说而已。

《送李十五》

【唐】王昌龄

怨别秦楚深,

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

月影在寒水。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派的创始先驱,素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情深厚,有“七绝圣手”的美誉。其流传下来的作品虽然不多,但质量往往有保证,其诗意境开阔健朗,语言蕴藉圆润,韵律宛转和谐,耐人寻味。

首两句“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点明了事件:送别;指出了季节:秋天。虽然诗人缓缓道来,采用了普遍性的写作手法,但是却能够在其中融入情感,使平常之中显出不一般的景象,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良好形态。

首先一个“怨”字,把离别双方的感情蓦然拔高一定程度,从熟悉的地方去往陌生的异地,将要面对的也是心思各异的人物,如果此时还有好心情,除非此人心胸十分阔大,不然都会多少有些勉强之意藏在心底,流露于颜面之上的。诗句中的“秦楚”指代古秦古楚两国,本就分隔两方,此处专门用来代表分别后的天壤之别。

首字为“怨”后接“深”,可谓“怨深”,是离别人的心理状况的真实写照。诗人忽然荡开笔墨,去写眼前所见自然景物“秋云”。江水缓缓流淌,仿佛千古忧愁,无法停止地涌上心头。秋天的江面是平静的,高空上飘荡的云朵,倒影浮现在江心,起起伏伏,随风流散。

在这里,末尾那个“起”字,用得十分微妙。我们看上去的那一刻,似乎只能感觉到诗人明确说的就是“秋云”这个自然景物,但是当我们再去深究的时候,才能体察到诗人内藏在背后的用意。此时此刻,在江面上缓缓升起的,何止秋云,更有别离人无法排遣的愁怨。

末两句“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句中“杳”字,另本作“梦”字,据我个人感觉,认为此处用“梦”字要稍微好。前面已有反映距离的“天长”,接续两用“杳”字便有重叠之感,而改为“梦”字,则可引出送别者和被送者之间的深情厚谊。虽然从今往后,因为分别两地而无法能够轻易相见,但是能够分隔的只是空间上的距离,却无法隔断彼此思念的情谊穿越时空到达对方的梦境。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此景在梦中。再遥远的现实距离,也无法分隔彼此的情谊。诗人和友人被迫在现实里分开,但却因为感情深厚,所以当然有可能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基于此,在抛开两地分隔的困境之后,诗人便理所当然地联想到了梦境,这个可以使人跨越山河湖海也可“相见”的奇妙幻想。

然而终究还要面对现实,当送别友人之后,就只能茕孑立,形单影只。于是引出最后一句比较伤感的“月影在寒水”,悬挂高空的月亮,垂落清冷孤单的影子,寂寞地沉浸在充斥寒意的江水中。明白写月,暗地写人,月之孤寂,月之落寞,未尝不是这一刻诗人真实状况的巧妙再现。

本诗虽小,短短五言二十字,而且并非诗人所擅长的七绝,但即便是在如此简陋的范畴内,诗人仍是巧妙构思,步步推进自己的思想,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地方,借景抒情,力争情景交汇,从而“意象深矣”,用心达到传递情感的终极目标。

标签: 王昌龄唐代

更多文章

  • 苏轼的经典写景词:赏析《蝶恋花·春景》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轼,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轼的《蝶恋花·春景》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春景(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注释“蝶恋花·春景”,原本无题,傅本存目缺词。“花

  • 欧阳修笔下的伤春之情:《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欧阳修,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注释几许:多少。许,估计

  • 纳兰性德最凄凉的词作:《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纳兰性德,清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清)纳兰性德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注释绿杨曾折:古人在

  • 晏几道佳作赏析:《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晏几道,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晏几道的《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宋)晏几道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注释捻:用手指轻轻拿起。

  • 吴文英《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文英,《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一起来看看吧!烛影摇

  • 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此词非梅怨而是词人之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烛影摇红·元夕雨》,一起来看看吧!烛影摇红·元

  • 李贺《巫山高》:作者循着巫山神女的典故展开诗思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贺,《巫山高》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贺的《巫山

  •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表露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

  • 韦应物《西塞山》:此诗仅二十字便堪称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应物,《西塞山》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韦应物的《西塞山》,一起来看看吧

  • 江淹《游黄檗山》:作者继承了元嘉诗人“极貌写物”的传统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江淹,《游黄檗山》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江淹总共有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受当时主流文风和时代世风的影响,他在创作上努力追求新变,江淹正处于处于元嘉诗风向永明诗风的过渡时期,但其诗风既不追求古奥艰涩,又不崇尚浅俗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