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温庭筠的折柳送别之作:《清平乐·洛阳愁绝》

温庭筠的折柳送别之作:《清平乐·洛阳愁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11 更新时间:2023/12/10 11:17:59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温庭筠的《清平乐·洛阳愁绝》原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平乐·洛阳愁绝

(唐)温庭筠

洛阳愁绝,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

1.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洛阳:最早为东周都城,此后后汉、西晋、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时为东都。

3.恣(zì)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争”。

4.离觞(shāng):饯别之酒。

5.南浦:南面的水边。后用称送别之地。

6.平原年少:泛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远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战国时赵邑,即今山东省平原县。

白话译文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远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时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时朋友争劝送别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莺啼,声声都是断肠的歌喉。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阕写桥上送别。“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一开头就点出了这次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这时有人要远行,朋友们都聚集在桥上为他送别。“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按照古人风俗,送别要折杨柳以相赠,用来表示依依不舍之情。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撼人心肺。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

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江淹《别赋》有句“送君南浦,伤如之”。南浦是地名,在福建,这里借指送别之处。一旦离开洛阳,又是那样的牵肠挂肚。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换头二句所写情景,愁绝可见。“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儿,少年事远行”。平原作为燕赵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离愁使人格外伤感。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一般送别之作多写得凄凄切切。温庭筠这首词虽然格调也不高,但并无儿女之态,脂粉之气。大家公认温庭筠词“大半托词房帷,极其婉雅”,这首词却是个例外,别具一种阳刚之美。

标签: 温庭筠唐朝

更多文章

  • 元代文人白朴的代表作:《清平乐·朱颜渐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朴,元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白朴的《清平乐·朱颜渐老》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朱颜渐老(元)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

  • 陆游所作的《沈园二首》,写出对唐婉的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陆游,南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陆游所作的《沈园二首》吧。“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 盘点四首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他的早春别有清新细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吧。立春和岁首都可以看作春天的开始,这两个节日相连紧密,立春是迎接春天的到来,过年则是一

  • 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

  • 周密《野步》:抒发了作者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密,《野步》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著

  • 李白《赠闾丘处士》: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赠闾丘处士》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赠闾丘处士》,一起来看看吧!赠闾丘处士李白〔唐代〕贤

  • 古人常常围炉叙谈,有哪些关于围炉的诗作?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诗作,围炉

    历朝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围炉,他们为此写下不少优美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最喜围炉,他写冬天的诗里,表达围炉向火之情的俯首拾来。诗人记挂着青毡房里那红红炉火的温暖,赋诗一首:《别毡帐火炉》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

  • 关于画龙点睛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画龙点睛,历史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画龙点睛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出处

  • 欧阳炯所作的《清平乐·春来街砌》,有一种自然的旖旎的春情之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欧阳炯,宋朝

    欧阳炯是五代十国后蜀至宋初年间的词人,是花间派重要作家。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欧阳炯所作的《清平乐·春来街砌》,和大家一起分享。“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宋朝欧阳炯《清平乐·春来街砌》这首小词是需要慢读的,不可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丝毫没有小女人式的委婉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