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诗洛阳女儿行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唐诗洛阳女儿行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69 更新时间:2024/1/16 5:26:39

洛阳女儿行,唐代王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小家女子一旦嫁给豪门阔少,便由贫贱之身一跃而为身价百倍的贵妇人,恃宠享乐。娇贵异常;而不遇之女,即使美颜如玉,亦不免终生沦于贫贱境地。此诗所写,盖为此而发,而其所蕴含的意义却超越了诗中所写事实本身,从而使这首诗的诗意具有了很大约外延性。或谓伤君子不遇,或谓讥刺依附权贵的封建官僚,或谓慨叹人生贵贱的偶然性,都能讲得通。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八句为第一部分,构成了这首诗的主体,塑造了因遇而骤得富贵的“洛阳女儿”这一艺术形象。开头两句对“洛阳女儿”略作介绍。以冷语发端,自含鄙夷之意。下面两句说她的丈夫骑着宝玉络头、毛色青白相间的高头大马,她的侍女为她献上满盈金盘的鲤鱼片。一为侧笔映衬,二为正面描写,一虚一买,“洛阳女儿”的身价和地位显示出来了。一个普通的小家女子,朝夕之间竟身价百倍,原因就是嫁给了一位颇有身份的“良人”。遇者则贵、不遇者则贩的人生感慨,暗暗含在其中。“画阁”以下四句,写“洛阳女儿”住在红桃绿柳竟相掩映的画阁朱楼,出门坐的是用罗帷遮护的七香车,回来的时候,用宝扇遮面,被接入九华帐里。

至此,“洛阳女儿”的饮食起居已见一斑。“狂夫富贵在青春”到“不惜珊瑚持与人”,连续驱使典故,插入对其丈夫的描写;结构上照应上文“良人”一句,将诗意补足。其夫正当青春年华,身享荣华富贵,意气骄奢,甚于晋代巨富石崇;丈夫亲自教她跳舞,其怜爱之情,一如刘宋汝南王之干爱妾碧玉。“不惜珊瑚持与人”,用石崇与王恺斗富一事,将“良人”骄奢豪富之态现于纸上。这里所描写的是“狂夫”之相,但细玩诗意,却是借“狂夫”之相,以形“洛阳女儿”的娇贵之态,貌似游离实则还是为写“洛阳女儿”而驱使笔墨的。

随后,顺接上面的“自怜碧玉亲教舞”句意,迤逦而下,正面描写“洛阳女儿”在九微灯约光晕里,在雕花的连环形窗下,通宵达旦,歌舞不休。这里特别点染了灯花燃尽而扑窗乱飞的一个细节,暗示“洛阳女儿”通宵沉醉于狂歌狂舞中,直到天亮,九微灯才熄灭,这里以九微灯入诗,无异是把“洛阳女儿”与王母同化为一体了,从而为“洛阳女儿”披上了一层高贵的外衣。其富贵之相,借典故婉然传出。“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写“洛阳女儿”戏乐已毕,无暇练习曲子;打扮好了,依炉熏香而坐。“坐”字,仿佛见其慵懒之态和空虚无聊的贵族生活。下面又拓开一层,写“洛阳女儿”出入贵戚之家,奔走权门之内,虽语不涉讽,但讽意存焉。

诗的最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把笔锋猛地一转,描绘出一幅貌似孤立实则与上文融浃为一的越女浣纱的画面。美颇如玉的越国女子西施,在她未遇之时,身处贫贱地位,只好在江边漂洗罗纱。“谁怜”二字,一贯到底,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奔流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不遇者的深切同情。其中也不乏感愤不平之气。

全诗描写了两种人物形象,一贵一贱,一奢靡,一穷困,各成独立的画面,却又相反相成地统一于全诗中。写法上,前一部分以繁笔铺张扬厉,穷形尽相;后一部分以简笔淡然点染,意到即止。一繁一简,繁简各宜。诗中有讽刺,有同情,有慨叹,而这又深深地隐蔽在文字背后。

标签: 唐诗洛阳女儿行

更多文章

  • 唐诗玉阶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玉阶怨

    玉阶怨,唐代李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

  • 宋诗赏析之村行,该诗的作者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诗,村行

    村行,宋代王禹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

  • 宋诗赏析之春居杂兴,该诗的作者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诗,春居杂兴

    春居杂兴,宋代王禹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

  • 宋诗之海棠鉴赏,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诗,海棠

    海棠,宋代苏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

  • 宋诗之禾熟鉴赏,孔平仲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诗,禾熟

    禾熟,宋代孔平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

  • 宋代诗词之三衢道中鉴赏,曾几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宋代曾几,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

  • 宋代诗词之病牛鉴赏,李纲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病牛

    病牛,宋代李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

  • 宋代诗词赏析之小池,杨万里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小池

    小池,宋代杨万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

  • 宋代诗词赏析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

  • 元代五言绝句之院中独坐如何赏析,该诗的作者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院中独坐

    院中独坐,元代虞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