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诗玉阶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唐诗玉阶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69 更新时间:2024/1/22 19:29:04

玉阶怨,唐代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內,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标签: 唐诗玉阶怨

更多文章

  • 宋诗赏析之村行,该诗的作者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诗,村行

    村行,宋代王禹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

  • 宋诗赏析之春居杂兴,该诗的作者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诗,春居杂兴

    春居杂兴,宋代王禹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

  • 宋诗之海棠鉴赏,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诗,海棠

    海棠,宋代苏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

  • 宋诗之禾熟鉴赏,孔平仲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诗,禾熟

    禾熟,宋代孔平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

  • 宋代诗词之三衢道中鉴赏,曾几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宋代曾几,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

  • 宋代诗词之病牛鉴赏,李纲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病牛

    病牛,宋代李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

  • 宋代诗词赏析之小池,杨万里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小池

    小池,宋代杨万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

  • 宋代诗词赏析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

  • 元代五言绝句之院中独坐如何赏析,该诗的作者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院中独坐

    院中独坐,元代虞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

  • 元代五言绝句之到京师如何赏析,该诗的作者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代,到京师

    到京师,元代杨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