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雍陶所作的《题君山》,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

雍陶所作的《题君山》,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71 更新时间:2023/12/29 22:51:53

雍陶,字国钧,晚唐时期诗人,善词赋,代表作有《题君山》《城西访友人别墅》等。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雍陶所作的《题君山》吧。

题君山

雍陶 〔唐代〕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及注释

译文

湘山湖面烟波浩渺,水中山影沉沉,浅淡的湖色全无,只有一片深深翠色。

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注释

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话传说:这山是妃湘君姐妹居住游玩的地方,所以为君山。

烟:一作“风”。

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碧色:淡颜色。

翠色:深颜色。

疑:一作“应”。

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

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赏析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逼真地描绘君山倒影入手,笔势凝致,重彩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继之诗情转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泼,善于想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在不借助浓词艳句而竭力形象雕饰的原则下,把事物摹写得维妙维肖,准确表现辜物的形态,蕴藉深刻,达到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

诗中写君山,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笔,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勾勒出开阔的画面。开首用“烟波”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山的倒影以起笔,作者虽写君山之貌,但先避开,没直写,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用“影沉沉”来突写君山磅礴之状。“碧”是湖色之浅淡,岌翠”指山色之浓重。此笔抑碧水而扬青山,以湖作背景,突现君山。

作者首先描绘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也不是苍翠的君山,而是用山的照影来写山的气势。这幅深浅各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水天相连,有一山的倒影正好列于画屏当中。上面的湖色与影中的山色,山色重于湖色,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幅写意山水画,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时用的是粗略的笔俗,所着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单一,自然突出了君山可爱的生趣。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心。”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展现出来。

标签: 雍陶唐代

更多文章

  • 雍陶《城西访友人别墅》,蕴含对别墅主人恬然自适高雅情怀的赞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雍陶,唐代

    雍陶,字国钧,晚唐时期诗人,善词赋,代表作有《题君山》《城西访友人别墅》等。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雍陶所作的《城西访友人别墅》吧。城西访友人别墅雍陶 〔唐代〕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译文及注释译文澧水桥西边的小路弯弯曲曲,太阳升得很高了还没有走到你家里。

  • 卢照邻《雨雪曲》:这首诗中包含有戏剧化元素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卢照邻,《雨雪曲》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离职后逗留蜀中,放旷诗酒。后因身染风疾,痛苦不堪,自沉颍水而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 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一首登临送别类的小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离职后逗留蜀中,放旷诗酒。后因身染风疾,痛苦不堪,自沉颍水而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主要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 江南曲、北从军征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一起来看看吧!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唐代〕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

  •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起笔有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主要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 江南曲、北从军征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一起来看看吧!同崔邠登鹳雀楼李益〔唐代〕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

  • 郑谷《竹》:此诗吟咏竹,却通篇不着一个“竹”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谷,《竹》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那么下

  • 权德舆《星名诗》:为人应有凌云之志,要赤胆忠心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权德舆,《星名诗》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宰相、文学家,前秦司徒权翼之后,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全唐诗》编其诗为10卷,见卷320至329,《全唐诗补编·补逸》卷6补诗一首,《续补遗》卷5补7首,《续拾》卷23补2首。《全唐

  • 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二》:此诗最大特点是用了两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二》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

  • 李绅《悯农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绅,《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

  • 吴融《子规》:通篇扣住了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融,《子规》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出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那么下面趣历史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