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3/12/25 20:26:53

益(746年—829年),字君,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主要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

江南曲、北从军征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唐代〕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更多文章

  •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起笔有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主要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 江南曲、北从军征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益的《同崔邠登鹳雀楼》,一起来看看吧!同崔邠登鹳雀楼李益〔唐代〕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

  • 郑谷《竹》:此诗吟咏竹,却通篇不着一个“竹”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谷,《竹》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那么下

  • 权德舆《星名诗》:为人应有凌云之志,要赤胆忠心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权德舆,《星名诗》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宰相、文学家,前秦司徒权翼之后,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全唐诗》编其诗为10卷,见卷320至329,《全唐诗补编·补逸》卷6补诗一首,《续补遗》卷5补7首,《续拾》卷23补2首。《全唐

  • 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二》:此诗最大特点是用了两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涛,《春望词四首·其二》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

  • 李绅《悯农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绅,《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

  • 吴融《子规》:通篇扣住了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融,《子规》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出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那么下面趣历史小

  • 吴融《金桥感事》:全诗情感激越,读来较为悲愤凄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融,《金桥感事》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出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那么下面趣历史小

  • 司空曙所作的《喜外弟卢纶见宿》,是作者宦途坎坷、家境清寒境遇的写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空曙,唐代

    司空曙,字文初,唐朝大历年间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大多描写安史之乱后的心情,基调幽凄。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司空曙所作的《喜外弟卢纶见宿》,和大家一起分享。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唐代〕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译文及注

  • 张继《阊门即事》: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继,《阊门即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继的《阊门即事》,一起来看看吧!阊门即事张继〔唐代〕

  • 常建《三日寻李九庄》: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字少府。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那么下面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