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吴融《子规》:通篇扣住了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

吴融《子规》:通篇扣住了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01 更新时间:2023/12/24 4:59:42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出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融的《子规》,一起来看看吧!

子规

吴融〔唐代〕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旧时有蜀国国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罢官,流寓荆南,这首诗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示。

标签: 吴融《子规》

更多文章

  • 吴融《金桥感事》:全诗情感激越,读来较为悲愤凄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融,《金桥感事》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出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那么下面趣历史小

  • 司空曙所作的《喜外弟卢纶见宿》,是作者宦途坎坷、家境清寒境遇的写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空曙,唐代

    司空曙,字文初,唐朝大历年间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大多描写安史之乱后的心情,基调幽凄。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司空曙所作的《喜外弟卢纶见宿》,和大家一起分享。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唐代〕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译文及注

  • 张继《阊门即事》: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继,《阊门即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继的《阊门即事》,一起来看看吧!阊门即事张继〔唐代〕

  • 常建《三日寻李九庄》: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字少府。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那么下面趣历史

  • 常建《落第长安》:作者写出了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常建,《落第长安》

    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字少府。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那么下面趣历史

  •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

  •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此诗不同于应制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

  • 刘方平《采莲曲》: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方平,《采莲曲》

    刘方平,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

  • 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 张巡所作的《闻笛》,表现诗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巡,唐代

    张巡,字巡,唐朝时期官员,曾在安史之乱中,拼死守住睢阳,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巡所作的《闻笛》吧。闻笛张巡 〔唐代〕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