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早发白帝城》的内容是什么?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

《早发白帝城》的内容是什么?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02 更新时间:2024/1/14 7:33: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赏析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

“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标签: 李白《早发白帝城》

更多文章

  • 李清照作品中的各种花都有哪些象征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李清照

    李清照善于咏物, 尤其善于写花。被李清照采集入词的往往是那些格调高远的花, 例如红梅、黄菊、荷花、梨花、桂花等, 都具有清新淡雅的香气。花草之所以被作家采集笔下而寓以象征意义, 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美好纯洁的内质, 而且它们必然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和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而走向枯萎凋零。因此, 李清照

  • 苏轼临终前赠予儿子的诗,《庐山烟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庐山烟雨

    说到苏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古时候,吟诗作对的文人,一般出自两种人,一就是整天闲来无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大少爷,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在仕途上走不通的有志之士。为什么基本上是这两种人呢?一是因为在中国的古代社会,老百姓们都是以务农为生,一个人从出生的那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歌子词二首·其一唐代: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尘泛黄,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不如新的东西讨人喜欢。你我虽有两心相合的约定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代: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译文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清代: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译文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新婚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新婚别》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结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赶赴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下面趣历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无家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无家别》

    《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全诗情感虽沉痛凄婉,批驳虽强烈深刻,却不是一味直陈显言,而是借景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多丽·小楼寒》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多丽·小楼寒》

    《多丽·咏白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赞颂了白菊的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表现对腐败污浊的社会风习的不满。词先渲染了深静寒寂的赏菊氛围;再以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感情以及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感受;后从自身爱菊收束,以旷达之语道出作者轻视鄙俗、不甘随俗浮沉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