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代文学家罗隐《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唐代文学家罗隐《蜂》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60 更新时间:2023/12/20 20:39:23

罗隐《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罗隐 〔唐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及注释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

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作者心灰意,后又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这可能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叹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域。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怜惜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浅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嘲。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肤浅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辛苦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于后一种解释了。

标签: 罗隐唐朝

更多文章

  • 唐代文学家罗隐《自遣》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隐,唐朝

    罗隐《自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自遣罗隐 〔唐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译文及注释译文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注释得:指得到高歌机会。失:

  • 曹操《蒿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曹操

    曹操《蒿里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蒿里行曹操 〔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及注释译文关东的诸州郡将领

  • 曹操《苦寒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曹操

    曹操《苦寒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苦寒行曹操 〔两汉〕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

  • 王安石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蕴含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北宋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不难发现宋代以前一直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言情”,直到宋代才出现了大量优美且富有理趣的哲理诗。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可谓数不胜数。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飞来峰》,便是宋代

  • 曹操《短歌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曹魏

    曹操《短歌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短歌行曹操 〔两汉〕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 韩愈的一首《晚春》,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愈,唐朝

    虽说解诗见仁见智,但我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却倾向于一种“升华的理解”,即解读者往往比作者本人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更好的理解,比字面意思的旨意有着更全面的诠释,从而促使读者在反复诵读中渐入或顿悟出更为深刻的意义,包括讽刺意味,哲理意味等等。除此之外,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也会有不同的领悟。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著

  • 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词,读完令人感慨万千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轼,北宋

    虽然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随着我们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恐怕绝大部分人,现在对古诗词的印象,只停留在了当年的默写并背诵全文上。不过曾经那些让我们头疼的古诗词,如果现在的你还愿意去看的话,相信你会和我一样,觉得它们原来那么亲切,那么有同感,甚至能够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 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你读过这首诗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陶渊明,魏晋

    陶渊明是魏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者善于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既别开生面,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更获得了读者们的广泛赞扬。陶渊明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极其敏锐,观察也非常仔细。他善于从平凡景物和日常生活里,捕捉最具特征的事物,并加以描绘。诗人还将景

  • 《春夜洛城闻笛》写于李白游历洛阳,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春夜洛城闻笛》写于李白游历洛阳这一期间。洛城,即洛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始了他在东部地区的漫游生活。在唐代,

  •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张养浩

    【原文】鹤立花边玉,梦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注解】冲开锦川:指沙鸥在河川游泳。啼残翠烟:指黄莺在绿荫翠烟中鸣啼。【译文】白鹤立在鲜花旁边洁白如美玉,黄莺在树间啼鸣有如奏响美妙和琴弦。逗人喜爱的沙鸥也知道彼此眷恋。白鹤划开碧水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