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词,读完令人感慨万千

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词,读完令人感慨万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05 更新时间:2024/2/19 19:15:52

虽然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随着我们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恐怕绝大部分人,现在对古诗词的印象,只停留在了当年的默写并背诵全文上。不过曾经那些让我们头疼的古诗词,如果现在的你还愿意去看的话,相信你会和我一样,觉得它们原来那么亲切,那么有同感,甚至能够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譬如,回过头再看年少时所谓的忧愁,不就是辛弃疾词中所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当我们为人父母后,才真正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母爱的伟大。诸如此类的古诗词,不胜枚举。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北宋词人苏轼的一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具体看看现在再读的不同感受。

或许你现在已经不能默写并背诵全文,但苏轼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一定熟记在心。而这首词现在和以前最不同的感受就是体现在这两句上。尽管我们的年龄大小、生活阅历不同,但我们每个人却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悲欢离合。如此一来,相信以前不是很理解的这两句词,现在肯定会感慨万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悲欢离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说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我们就共同来回顾一下这首词究竟写了什么?首先,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州。由于苏轼和弟弟苏辙七年未能相见,故而借助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写下了这首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包括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的千古名作。

然后,我们来看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同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俱是凸显了性格的豪放和气魄的不凡,同时又包含了一种对宇宙起源的哲理性追寻。即头顶上的这轮明月究竟是什么时候就存在的,我不禁端起酒杯想要问苍天给一个答案。

紧接着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是进一步对宇宙的追寻,即我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因为有疑问,想要得到一个答案,可苍天又不会给出答案。所以苏轼便想着自己去找这个答案,于是便顺理成章的有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即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那天上去,但我又怕身处在高处美玉砌成的楼宇中受不住寒冷。

从其意思来看,苏轼似乎同李白一样,亦是天上的一位“谪仙”下凡。此去不过是回家而已,但苏轼最终却爱上了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即与其回到天上高寒的宫殿中,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结合苏轼一生的经历来看,他这是表露了自己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最终却是入世的思想占据了上风。也正是如此,才有了苏轼后来的宦海沉浮。

词的下片主要是从望月转到了对弟弟的怀念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说苏轼在皎洁的明月下,因为怀念弟弟而无法入眠。所以苏轼随后就对明月有了怨意,“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即明月啊明月,你是有什么怨恨吗?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很显然,这里是为了衬托出苏轼与弟弟苏辙的离别之愁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知道人是有着悲欢离合的时候,也知道明月你也是有阴晴圆缺的时候,自古就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啊。虽然说苏轼是为了怀念弟弟有了如此感受,但事实上这种感慨却是古今中外,人类所共同的感受啊。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希望弟弟能够平安健康,即便我们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很显然,这两句亦是对古今中外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而其中万千感慨,却是我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种种离别所能理解的。不过现在理解了,往往又不想懂,毕竟谁都不喜欢离别。但还是希望我们都可以同苏轼一样,坦然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现在再读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呢?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标签: 苏轼北宋

更多文章

  • 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你读过这首诗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陶渊明,魏晋

    陶渊明是魏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者善于描写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既别开生面,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更获得了读者们的广泛赞扬。陶渊明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极其敏锐,观察也非常仔细。他善于从平凡景物和日常生活里,捕捉最具特征的事物,并加以描绘。诗人还将景

  • 《春夜洛城闻笛》写于李白游历洛阳,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春夜洛城闻笛》写于李白游历洛阳这一期间。洛城,即洛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始了他在东部地区的漫游生活。在唐代,

  •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张养浩

    【原文】鹤立花边玉,梦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注解】冲开锦川:指沙鸥在河川游泳。啼残翠烟:指黄莺在绿荫翠烟中鸣啼。【译文】白鹤立在鲜花旁边洁白如美玉,黄莺在树间啼鸣有如奏响美妙和琴弦。逗人喜爱的沙鸥也知道彼此眷恋。白鹤划开碧水锦

  • 《凭栏人·江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怎么翻译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张可久

    【原文】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注解】搊(chōu):拨动,弹拨。玉筝:对古稳的美称。筝是一种弹拨乐器。【译文】江水清澈澄清江月空明,江上是谁在弹拨玉筝?隔着江和泪倾听,满江山一片长叹声。。

  • 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玄烨,清朝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帝执政初期,面对大清王朝刚刚建立的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疆土完整和天下统一

  • 苏轼曾写过一首劝酒词,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潇洒之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轼,北宋

    酒对于古代文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无食无衣,但绝对不能没有酒。他们并不在意喝的量的多少,而是喜欢喝酒时候的情怀,表达的是一种自己生活态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于古人来说,酒的作用不仅仅是解千愁,更可以抚慰自己的内心,缓解心中对的压力,甚至让人在困境的

  • 唐代诗人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应物,唐朝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代韦应物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唐代〕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译文及注释译文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

  • 唐代诗人韦应物《观田家》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应物,唐朝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观田家韦应物 〔唐代〕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

  • 唐代诗人张祜《雨霖铃》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祜,唐朝

    《雨霖铃》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雨霖铃张祜 〔唐代〕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注释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

  • 唐代诗人张祜《题松汀驿》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祜,唐朝

    《题松汀驿》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题松汀驿张祜 〔唐代〕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译文及注释译文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