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白居易所作的《放言五首·其四》,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

白居易所作的《放言五首·其四》,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86 更新时间:2024/2/28 23:35:39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放言五首·其四》吧。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 〔唐代〕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注释

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亲宾:亲人和朋友。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炙(zhì)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穷巷可张罗。”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汲(jí):汲黯。郑:郑当时

阗(tián):塞,充满。罗:捕鸟的网。

“北邙”二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未省:未见。后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葛洪《麻姑传》:“麻姑(传说中仙人名)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时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矣,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简析

这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的东海三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示。

创作背景

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过了五年,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

标签: 白居易唐代

更多文章

  • 白居易所作的《杭州春望》,描绘了一幅工丽雅致的画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杭州春望》吧。杭州春望白居易 〔唐代〕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

  • 薛涛所作的《筹边楼》,显示出心系国势的器识和忧国忧民的生动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薛涛,唐代

    薛涛,字洪度,她是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薛涛所作的《筹边楼》吧。筹边楼薛涛 〔唐代〕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

  • 薛涛所作的《牡丹》,将牡丹拟人化,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薛涛,唐代

    薛涛,字洪度,她是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薛涛所作的《牡丹》吧。牡丹薛涛 〔唐代〕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 韩愈所作的《李花赠张十一署》,借花致慨,百感交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愈,唐代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还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了很多写作理论,对后事具有指导意义。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愈所作的《

  • 韩愈所作的《雉带箭》,描写作者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愈,唐代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还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了很多写作理论,对后事具有指导意义。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愈所作的《

  •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纵观全诗,离骚风韵,字字心血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

  •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表达了作者心中无比的愤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

  • 柳宗元《旦携谢山人至愚池》:创造了物我合一、脱俗造化的境界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柳宗元,《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

  • 柳宗元《赠江华长老》:全诗语言明白晓畅,且内容单一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柳宗元,《赠江华长老》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

  • 王昌龄所作的《从军行七首·其五》,写出得知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昌龄,唐代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岑参等人都有很密切的来往。王昌龄的诗作以七绝见长,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昌龄所作的《从军行七首·其五》吧。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唐代〕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