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垂钓的诗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垂钓的诗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31 更新时间:2024/1/8 8:34:53

历史上有不少关于渔翁垂钓的诗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现代人来说,钓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娱乐消遣活动,给都市人一个短暂逃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钓鱼不再是中老年朋友的专利,如今亦有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钓鱼军队中,感受繁忙生活里的片刻悠闲。在古代,垂钓,似乎多了几分隐逸的味道。

七尺青竿一丈丝,闲钓江鱼不钓名。隐士们选择归隐山林的生活,或是对官场心生失望,或是追寻内心的平静。他们淡泊名利,不与世俗为伍,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垂钓的诗意,归隐的情怀,尽在人的一字一句中。

逍遥自在

在古诗词的语境中,渔翁多为隐士的化身,是不少文人雅士往的状态。闲坐江边独钓,兴起便饮酒引吭高歌,有鱼上钩则倍添惊喜。日子过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红尘俗事一概与之无关,倒也乐得清闲: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清朝诗人士祯应朋友邀请写下的一首题画诗,巧妙运用了九个“一”,就把画的意境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一人独钓一江秋,画面高远而深邃,我们仿佛看到在茫茫江上,那一抹略带孤寂的身影。画中人虽然衣着朴素,设备简陋,但挡不住其身上散发出的潇洒恣意的气息,或是唱歌,或是饮酒,沉浸在不受束缚的境界之中。

与此诗意境类似的还有清朝大才子纪晓岚的《钓鱼绝句》: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诗中的渔翁孤舟独钓,又是拍掌又是呼笑,看来是收获颇丰,心情大好。王士祯写的是“一人独钓一江秋”,读来未免有几分萧瑟寂寞之意,而纪晓岚却是“一人独占一江秋”,颇有种独占美丽秋景的幸福感。逍遥惬意的生活,别说是文人雅士,就连我们这样的都市人,也心生羡慕啊!

闲适安逸

垂钓,既能够颐养性情,也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日生活所需的食物。归隐田园,返璞归真,尘世烦扰,皆可抛之脑后,只需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以及乡村生活中质朴的小确幸。原来,幸福,也可以很简单: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春天天气开始变暖和,水也涨了起来。春汛期间,逆流而上的鱼群也变多了,渔夫们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忙个不停。虽说忙点累点,但是渔获丰富,再苦再累都被这丰收的喜悦给掩盖了,斜风细雨之中愉快地垂钓,倒也无须回家了。毕竟这么好的捕鱼机会平时并不多见,靠天吃饭的人总是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过得好嘛!

农家生活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予人精神层面上的收获却是十分丰富,日子过得闲适安逸,心境自然就愈发平和,人也容易满足。知足常乐,便是如此。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渔民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辛勤劳作了一天,捕获一条肥美的鲈鱼。鱼儿新钓得,还在活蹦乱跳,一看就了解吃起来很是鲜甜。儿孙们立马生火做饭,准备好好烹制这新鲜食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饭,享受天伦之乐。渔家的欢乐,并非大富大贵,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微小但温暖美好。

无尽禅意

说来也有趣,古往今来似乎有一种共识,即钓鱼是一项带有禅意的活动,可能两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确有相通之处。修行之人写诗,与文学家相比,多了些豁达与通透,毕竟不受世俗影响,看事情的角度还是别具特色的: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这首《船子和尚偈》,是唐代南宗禅师德诚所编写的作品。在诗僧的笔下,普普通通的钓鱼,都道出了幽深的禅意。万籁俱寂,月下垂钓,等到深夜,因为水太寒而一无所获。失望吗?沮丧吗?不,钓者非但没有丝毫负面情绪,反而满载一船月光,悠然自得愉快离去。佛家所推崇的“四大皆空”之境界,就在这“静”与“空”里。船子和尚把寻常的钓鱼写出了发人深省的禅意,读来另有一番感触。

清朝的释敬安也曾把钓鱼与禅趣结合在一起: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大雪纷飞,天气寒冷,钓者披着蓑衣,冒着风雪垂钓。温度实在太低了,连水面都已经结冰,周遭的世界看似失去了生气。然而,世间处处有惊喜,最后的“鱼嚼梅花影”,让我们感受到冰底下蓬勃的生命力,一瞬间,整个画面都活了。是啊,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貌似已经没有了希望,实则暗藏转机,钓鱼不仅仅是为了鱼上钩,还可以带给我们回味无穷的禅意。

古人的闲情逸趣,非吾辈所能轻易效仿、全然理解的。钓者求的未必是鱼,更不是名与利,而是内心一方净土,是远离纷纷扰扰的独处。然而现如今都市人的脚步过于匆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静下心来,去除浮躁,收敛心性?

修养心性路漫漫,万顷波中觅自由。愿我们最终都能寻得心境的平和,荣辱不惊,笑看风云。

标签: 垂钓诗作

更多文章

  • 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此词为词人怀念妻子所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王雱(1044~1076年),字元泽,抚州临川县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大臣、思想家,宰相王安石之子,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著有《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新经诗义》《王元泽尔雅》《老子训传》《南华真经新传》《佛书义解》《诗义》《书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杰,南唐吏部尚书冯令頵之长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乱南渡,其祖父迁居于歙州(新安)休宁冯村(今安徽省休宁县冯村)。其父令頵追随南唐烈祖李昪,南唐建国后出任吏部尚书,安家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故史书称其为广陵人。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

  • 于良史《春山夜月》: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于良史,《春山夜月》

    于良史 ,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代宗大历年间任监察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泗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今仅存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一起来看看吧

  • 《草书屏风》的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翻译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韩偓

    《草书屏风》的原文是什么?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背景一:【“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为美观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所以它在适用中还有书画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看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的原文是什么?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注释]《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原来的题目较长,全文如下:《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

  •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作品赏析:《浣溪沙·洞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孝祥,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张孝祥的《浣溪沙·洞庭》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洞庭(宋)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释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白话译文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

  • 周邦彦的一首伤春词:《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邦彦,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周邦彦的《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宋)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注释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

  • 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

  •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上巳节的诗作?古人是如何过上巳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上巳节

    三月三是上巳节,是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历史上有不少关于上巳节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杜甫《丽人行》“

  • 李商隐《春日寄怀》:全诗纯以对比之法结撰成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商隐,《春日寄怀》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