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代诗人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唐代诗人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3/12/7 14:15:29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代韦应物所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唐代〕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及注释

译文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注释

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此:此处。为别:作别。

还:再。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鉴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此诗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此诗“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非著名。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这两句“虽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含蓄不尽”(《唐诗别裁》)。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标签: 韦应物唐朝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韦应物《观田家》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应物,唐朝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观田家韦应物 〔唐代〕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

  • 唐代诗人张祜《雨霖铃》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祜,唐朝

    《雨霖铃》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雨霖铃张祜 〔唐代〕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注释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

  • 唐代诗人张祜《题松汀驿》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祜,唐朝

    《题松汀驿》唐代诗人张祜所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题松汀驿张祜 〔唐代〕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译文及注释译文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

  • 唐代诗人张籍《湘江曲》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张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湘江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湘江曲张籍 〔唐代〕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

  • 唐代诗人张籍《牧童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如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张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牧童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牧童词张籍 〔唐代〕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译文及注释译文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

  • 北宋词人宋祁《王勃故事》原文、译文及注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祁,北宋

    《王勃故事》北宋词人宋祁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勃故事宋祁 〔宋代〕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

  • 北宋词人宋祁《九日置酒》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祁,北宋

    《九日置酒》北宋词人宋祁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九日置酒宋祁 〔宋代〕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

  • 《咏柳》贺知章所作,将咏柳题材的诗歌推向新高度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贺知章,唐朝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代诗人赵翼的名句。历史上有很多例子都能证明,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写就的,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情绪。也只有在经历过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之后,才能写出这世间所没有的史诗。但在唐代有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

  • 《战城南》李白所作的旧体诗,充满强烈的反战情绪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唐朝

    唐代诗人创作的边塞诗,常常反映出一种矛盾心理,在岑参、高适、王维等边塞诗人的诗中,他们既肯定战争又否定战争,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的一首边塞诗。在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好大喜功,在各方面边境上,对奚、契丹、突厥,吐蕃等经常用兵。虽然最初总是敌人先来侵犯,劫掠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所作,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的心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长卿,唐朝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官员、诗人,擅长五言,自称“五言长城”。他被贬之后所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选入教科书中。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长卿的另一篇佳作《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吧。提到唐朝,我们自然会想到初唐时期一派繁荣的盛世景象,以及以唐诗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景象,以致诞生了李白、杜甫这两位难以逾